人民网>>人民创投

告别分答,姬十三如何在知识服务领域更“在行一点”

李威

2018年02月08日08:27  来源:人民网-人民创投

时隔一年多,分答举办了第二场发布会。果壳网及在行分答创始人姬十三宣布放弃“分答”品牌,改名为“在行一点”,用“在行”品牌梳理和构建我最在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旗下的所有知识服务。

“我们发现用两个平台做同一件事情其实越来越别扭,所以我们终于下定决心把它们统一到在行的品牌下面,包括我们接下来推出的知识对战类小程序也叫做‘我最在行’。”姬十三表示。统一在“在行”品牌之下的是一个基于知识服务的完整链条,包括提供线下约见咨询服务的在行平台和提供“问、讲、课、班”四种知识服务形态在行一点。

通过统一品牌将知识服务延展成一条更能保证学习效果的链条,在知识服务领域框架结构基本已经形成的当下,或许不仅是姬十三正在构筑的壁垒,也可能会成为更多知识服务玩家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

再见,分答

成为2016年爆款产品的分答曾经拥有这样一组亮眼的数据:截至2016年6月27日,分答拥有了超过1000万授权用户,付费用户超过100万,33万人开通了答主页面,产生了50万条语音问答,交易总金额超过1800万元,复购率达到43%。在6月底,分答每日付款笔数超过19万次。

但是,当产品引爆的流量褪去之后,关于付费语音问答的很多坑便冒了出来。“简单的语音问答在很多场景下面可能并不是有效的,它只对一些简单的、有确定答案的、专家快速反馈的问题是有效的,比方说房产、健康、法律、育儿等问题的快速解答。”姬十三总结道。

事实证明,单纯的一分钟语言问答并不能覆盖全场景的知识服务需求。正如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分析的那样,分答最初的功能和效用很浅,会很容易成为各个品牌的标配,需要加强功能的深度和厚度。更为重要的是,人们对于知识服务的真正需求,并不是想为知识付费,而是想为学习的效果付费。这一点,最初上线的分答并不能满足。

甚至姬十三自己也认为,“今天的知识付费只是第一波,更多聚焦在知识的付出,在互动和服务方面大家都做得还不够,这是知识付费接下来会发生变化的一部分。”新的在行一点App上,知识服务被划分成“问、讲、课、班”四个板块,在互动和服务方面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索。

“问”的功能主要满足用户简单、快速的专家咨询需求,时长是1分钟;“讲”可以针对特定场景,用30分钟左右的时间,为用户提供解决具体问题的锦囊妙计,比如怎样谈薪酬;“课”则是用户花费3-6个月的时间跟随名校教授、行家高手,系统化学习通识知识与能力方法;“班”以20天到一个月为限,由讲师和助教团队进行每日10-15分钟的知识点输出,并组织讨论、布置作业,帮助用户实现长时间的沉浸学习。

全链条的知识服务

某种程度上,像在行这样的全链条的知识服务体系的建立,是知识服务不断发展深入的必然结果。“当我们过去只做知识约见的时候,大家就会发现面对面的交流太重,我们就想有没有可能有线上的辅助功能。当我们只去做一分钟的语音问答的时候,就会发现可能不够深入,需要有一些更长的音频。如果你是在线上听课就会发现,可能会没有强迫感,没有沉浸感,需要有线下的环境。”

在媒体看来,在分答上发生的变化是姬十三的一次取巧地押宝,他在知识服务更深和更浅的业态上都下注了筹码。这是一种不断递进的链条,通过约见和问来吸引用户,并通过“讲、课、班”来满足用户的越来越深层次的知识服务需求。“我们内部把人生攻略分成职场、情感等一千个场景,在不同的场景里,我需要给用户提供不同的产品,这里我们就会拿不同的四个板块放进去。”

事实上,相比于现阶段其它一些知识服务产品,姬十三选择的全链条知识服务方向,在以一种更“重”的模式运行。“如果你在意用户学习的效果,想去看到他的改变,肯定得重,轻其实是很难做到的。但是,如果你这个公司只做很重的事情,对产品的留存还是会有影响,做着做着就会变成五个板块,满足轻到重的需求,他未来结构可以搭配。”

通过同一个链条,在行还完成了知识输出者的筛选、孵化体系的搭建,保证有更多行家被发掘出来,充实到整个知识服务链条中去。姬十三发布会上公布了“行家孵化计划”,表示在行平台将在2018年内签约至少100名行家,对其进行扶持。在行平台和问可以保证优秀的知识输出者被优先挑选出来,并会签署一些排他性的合约。同时,整个知识服务链条将保证这些知识输出者能够以自己最适宜的方式进行知识的输出。

重运营将成为护城河

“知识服务的基础框架已经成熟,在过去两年里面这个行业的创业者创造了非常多的规则。”比如,得到提出的199元订阅一年专栏的做法,正在成为整个行业的通识。伴随知识服务的发展和时代加速变化的压力,终身学习正在成为更多人认可的一种生活方式,这种变化背后裹挟的人口红利将是这个时代知识服务创业者试图抓住的最好机会。

姬十三认为,知识经济的未来,其实不太可能出现一个寡头的时代。未来3、4年以后,大家要去买知识产品,就在一家平台上,这样的情景出现的概率很低。知识服务一定是一个至少5到10家,甚至更多公司的机会。不同的平台、不同的调性、不同的虚拟价值,其实会去服务不同的人群,提供不同服务的品类。

就目前知识服务产品的发展来看,大的战略方向在过去两年的尝试中已经形成。甚至,知识服务的产品形态也在向一个统一的模版靠拢。与在行一样,通过知识服务的轻重搭配来满足不同用户对学习效果的需求,将有很大的可能成为知识服务创业者们选择的发展路径。当产品形态日渐趋同的时候,谁能真正做好执行,将是建立护城河的关键。

姬十三认为,随着知识经济市场被逐步唤醒,知识服务公司将面对更多的竞争,唯有在内容上深耕细作才能形成竞争门槛。他告诉人民网创投频道(ID:renminct),自己并不能确定提供全链条的知识服务会成为行业发展的方向,但是这确实是一个很有壁垒的事情,“这个事情真的很重,我们过去三年才搭出来,在过程中也会面临很多的问题。”

(责编:李威、赖悦)

深度原创

特别策划

    第二届内容科技大赛总决赛 人民战“疫”内容科技大赛 首届人民网内容科技大赛总决赛 人民网内容科技创业创新长三角决赛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