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投行的创建被认为是国际金融秩序的创造性补充与增益,给21世纪的全球经济治理带来新风。
图为坐落于北京金融街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总部大楼。
新华社记者 李 鑫摄(资料图片)
2月16日,商务部发布的双向投资数据显示,1月份,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0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2%;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532.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5.7%。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孙继文指出,1月份数据虽有波动,但并不代表全年走势。从中长期看,中国吸收外资具有很突出的优势和条件,仍将继续保持竞争力。对外投资方面,2017年,预计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将呈现“稳中趋缓、缓中向好”的态势。
高基数成下降主因
关于1月份中国吸收外资下降的原因,孙继文表示,从统计数据看,主要是上年同期到资比较集中,基数较高;同时,1月份春节假期等因素也造成一定影响。
尽管数量上有所波动,但中国吸收外资的结构仍继续优化。根据商务部数据,1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54.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9%,其中电子和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14.3%和127%。高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8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其中信息技术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幅为218.1%和29.5%。
“从产业结构看,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吸收外资增长、引资结构的变化趋势与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呈现一致性。”孙继文表示。
此外,从投资来源地看,主要国家/地区对华投资总体保持稳定。商务部数据显示,1月份,前10位国家/地区(以实际投入外资金额计)实际投入外资总额754亿元人民币,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94.2%,同比增长12.5%;香港、日本、欧盟28国实际投入金额同比增长21.1%、24.2%和27.8%。
市场潜力依旧很大
“1月份的数据虽有波动,但并不代表中国吸收外资全年的走势。”孙继文表示,从中长期看,中国吸收外资还是具有很突出的优势和条件。预计“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年均增长将保持在6.5%以上,仍将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随着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进,对外开放领域持续扩大,现代市场体系日臻完善,营商环境明显优化,新的发展动能和竞争优势日渐形成并逐渐巩固,中国吸收外资仍将继续保持竞争力。
事实上,就中国市场潜力和引资竞争力而言,外商可关注的投资点依旧很多。
专家指出,未来5年10万亿美元的国内市场需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自贸区的快速发展及中西部地区待挖掘的广阔市场等诸多方面都是值得外商关注的中国潜力,同时也是中国引资的竞争力所在。此外,中国自2016年10月开始将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由审批改为备案管理,并在放宽外商投资准入限制、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等方面出台了20条实实在在的措施,这些都将有助于提升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
对外投资缓中向好
1月份,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也有所下滑。商务部数据显示,1月份,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08个国家和地区的983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532.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5.7%,与2016年12月相比,环比降4.6%。
量虽有所下降,但在投资结构、融资渠道等方面,中国对外投资却有不少“抢眼”表现。孙继文指出,1月份,实体经济和新兴产业投资受到重点关注,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活跃,企业对外投资融资渠道趋于多元。
根据商务部数据,1月份,对外投资主要流向制造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比分别增长79.4%和33.1%,流向装备制造业22.9亿美元,是上年同期的2.7倍。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占对外投资总额的10.6%,比2016年全年占比上升2.1个百分点。1月份最大的两个对外投资并购项目均通过境外融资完成,金额合计83.8亿美元。
关于中国对外投资未来的发展,商务部指出,2017年,世界经济复苏乏力,预计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将呈现“稳中趋缓、缓中向好”的态势。
扫码关注“人民创投”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