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人民创投

知识付费前景可期?

李 贞

2017年02月06日08:4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职场”“健康”“科普”“法律”……在各种专业领域有了困惑怎么办?从前,人们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找到专业人士寻求帮助。而现在,在求知猎奇心理的驱动下,在支付方式便利的助力下,随着互联网上“知识分享”商业模式的逐渐成熟,这一过程被大大简化了。比如在2016年兴起的手机软件“分答”上,各领域的精英集合在不同的标签下,只需轻轻点击、提问、付一定费用,人们即可快速获得靠谱的答案。

事实上,除了在分答,已经有更多的互联网知识分享平台在付费咨询、付费音频等领域开始试水,像在行、知乎、喜马拉雅等,共同开启了知识“有偿共享”的信息消费模式。

知识付费获认可

“请问药物的保质期是如何界定的?过了保质期就一定不能服用了么?”一名用户在分答上“悬赏”10元,提出了这一问题。一名三甲医院的主治医生回答了这一问题。几个小时后,有11名用户收听了这次回答。

“付费的最有效率,免费的才最昂贵”。现在,越来越多人开始认同这一理念,接受了“为知识付费”的概念。“术业有专攻,每个人能掌握的技能是有限的。像分答这样的平台,就是给了大家一个交换各自专业知识的机会”,分答用户张雪对本报记者说,“有的人是为了解决一些麻烦事,在分答上提问比在网上大海捞针似的搜索答案更可信。还有一些有好奇心的人,会想通过分答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丰富自己的认知。”

从数据上来看,“为知识付费”的市场潜力之大,会令许多人震惊。由科普网站果壳网孵化的“在行”是率先撕开知识付费切口的一个产品,其提供以“小时”为单位的个性化知识服务。到2016年其上线1年时,已有超过1万名行家入驻,每日交易800次,客单价超过400元。“分答”也是“在行”旗下的一款产品,其上线40余天时,就拥有了超过千万的授权用户,付费用户超过100万,33万人开通了答主页面,产生了50万条语音问答,交易总金额超过1800万。明星名人、医学、教育、职场等各领域答主悉数入驻,还有各类机构用户也已入驻。

众多品牌齐跟进

“在行”与“分答”的抢眼表现,立即引发业界强烈关注。紧随其后,知识付费类的互联网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罗辑思维”推出APP“得到”,提供付费订阅内容;米果文化出品的“好好说话”在“喜马拉雅”电台推出付费收听节目;新浪微博、今日头条等也都推出问答类产品。为何此类产品能如此火爆?

在信息时代,消费模式的更迭速度加快,从本质上看,更节约时间成本的问答类产品代表了人们信息消费模式的升级。大范围普及的互联网,使得网上信息芜杂、门槛降低;但同时,在海量信息里,消费者大部分时间被迫陷入到无用的垃圾信息中,难以高效获得有价值资源,时间愈发显得宝贵。这之间的矛盾,就促成了信息消费升级的机遇。为知识付费,实际是用金钱换时间,让消费者深度参与到信息消费过程的流程设计中,从源头开始满足自身需求,这给予了消费者更大的主导权。

可以说,问答模式更加精准地反应了用户的真实需求,实现了一种“知识定制”“量体学习”。

另外,率先使用这类产品的消费者,大多属于社会中产阶层或精英人士,他们不仅愿意为知识付费,具有消费能力,而且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未来可持续消费能力也较强。而这样的消费群体,也是众多互联网企业大力推广知识付费产品的真正动因。

发展前景或可期

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类型,既包括实用需求,也包括娱乐需求。除了一问一答的实用类消费,付费咨询类产品也在开拓娱乐、社交属性。比如有消费者需要换一个手机,该选择哪个品牌,这一问题就带有强烈的社交互动属性,并没有准确的答案,而是需要人与人互动。类似的对信息消费内容的多元需求,在未来会被更大程度地满足。

另外,娱乐属性也是付费问答类产品可持续开拓的一大领域。果壳网、分答创始人姬十三认为,“知识经济和粉丝经济并不对立,反而粉丝经济是知识经济的放大通路。”在他的设想中,分答的未来就是要向“粉丝经济”的方向发展,打造知识经济的网红。通过传统教育那样严肃古板地获取知识,将成过去式。教育本身会变得更有趣,而人类终身的知识获取过程,同样会更加轻松、有趣和简单。学习知识将不仅仅只是获取生产资料,而更会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在新的一年,各付费问答产品之间的互动也颇具看点。像果壳网以及在行、分答、罗辑思维、米果文化等,计划进一步深入合作,共同打造更多的优质内容,为创造者提供变现渠道,帮助整个市场跳跃式进化。可以说,为知识付费类产品,接下来应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责编:李威、陈键)

深度原创

特别策划

    第二届内容科技大赛总决赛 人民战“疫”内容科技大赛 首届人民网内容科技大赛总决赛 人民网内容科技创业创新长三角决赛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