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人民创投

如何让VR不打折扣地以假乱真

2016年11月09日08:41  来源:科技日报

  “从我在波士顿起居室的三维显示窗口一眼望出去,能看到阿尔卑斯山,某种意义上讲我已经在瑞士了。”尼葛洛庞蒂预言了虚拟现实(VR)热潮。但目前虚拟体验还有点虚。如何不打折扣地以假乱真?近日在北京举办的中国科协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上,中国VR专家们各抒己见。

  随着这几年的VR热,很多人体会过戴上显示头盔,拿一根操作棒点点划划的感受。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桑新柱认为,目前的问题一是显示分辨率不够,二是内容制作难。这也是共识。

  来自“小鸟看看”公司的刘凯说:“我们公司是做虚拟现实头盔的。用户反映最突出的问题,一个是清晰度,颗粒感太强,好像回到了几年前看手机的时候;另一个是感觉累,或者说有压迫感。”刘凯说,景物设计近了更有沉浸感,但压迫感也加强;他认为,虚拟场景设计时,应该注重远方背景,远近结合会大大降低压迫感。

  来自长虹公司的严群说,他们已经可以做到16K分辨率的头盔式显示。有的公司已经做出悬浮在空中的分辨率显示器,那是真正的三维显示。

  上海科技大学教授虞晶怡认为,终极办法是“把所有的光线采集下来,然后在头盔里面把所有的光线投射出来”。但这种办法太昂贵。不如跟踪眼球,根据眼球位置安排光场数据,实现虚拟对焦,实现眼睛没法区分真假的效果。

  内容缺乏也是专家们抱怨的主题。有人说,几年前电视台的3D频道还放值得一看的欧美风光片,现在则都是养生和购物之类不适合3D表现的变相广告,恶化了观众对3D节目的印象。

  有专家试图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让计算机把丰富多彩的2D节目转成3D。聚力维度公司的创始人赵天奇说,他们的卷积神经网络技术自动将2D节目转3D,机器效率之高人工比不了。他们实现了全球第一部电视剧转制,完全VR观看。沙龙现场演示中,观众戴3D薄眼镜看了足球赛和电视剧,原先的平面视角被加上了景深。

  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翟振明带来了更新奇的主意,他实验室的“无缝穿越”让人分不出真假。

  在实验室坐上车,戴上头盔。透过头盔看到的一开始是实景,没有任何虚拟物。车开动后,虚拟物陆续进来。第一个场景是实验楼边上的过道,第二个场景是北京街头,第三个是纽约街头,第四个场景是天上,下一个场景回到中山大学门口,最后返回实验室。乘客中途可以下车,摸到“路边”的灯柱和凳子,还跟真人保安打招呼。

  翟振明说,参与实验的乘客最后会问:“到底车开出去了吗?”            

(责编:胡晓、赖悦)

深度原创

特别策划

    第二届内容科技大赛总决赛 人民战“疫”内容科技大赛 首届人民网内容科技大赛总决赛 人民网内容科技创业创新长三角决赛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