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人民创投

清华人的创业梦:让项目管理由此从容

记者 陈键

2016年11月04日10:05  来源:人民网-人民创投

清华大学老师、“RELINK”项目天使投资人和创始人杨述。

清华大学老师、“RELINK”项目天使投资人和创始人杨述。

“RELINK”项目团队。

“RELINK”项目团队。

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 全中国创业氛围最浓的地方,离此不远是中国两所最知名的高校——北大和清华。在创业大街附近的众创空间里,清华大学杨述老师,正领导一支名为 “RELINK”(中文名为“锐宁”)的团队,打磨基于互联网的SaaS企业服务产品 “‘RELINK’项目管理协作云”。他们希望借此解决让企业饱受折磨的项目管理“痛点”。

杨述,一位彻彻底底的“清华人”,在清华大学,从本科读到了博士,又在清华任教近15年,成为国内知名的项目管理专家。他的经历丰富,在上市公司做过高管,创办企业登录新三板,作为专家服务过上百家知名企业。  

记者采访杨述的地点是在众创空间里一间针对创业者的咖啡馆里,里面坐着不少带着笔记本电脑工作的青年人,环境略显嘈杂,不过,一行人很快被杨述清楚而富有逻辑的叙述所吸引,同时也对项目管理“痛点”有了更深的认识。“RELINK”的中文意思是“重新连接”。象牙塔与企业、管理思想与移动互联网,高校老师与创业项目,杨述如何 “重新连接”? 

发现“痛点”,项目管理易“失控”

作为项目管理专家,在创立“RELINK”之前,杨述十多年来一直在参与企业项目管理咨询与人才培养工作,在服务企业的过程中让他对企业项目管理的“痛点”体会深刻。

杨述聊起合作的企业,大型的企业一年的项目成千上万个。项目一多,对企业管理者而言,过程管理基本处于“失控”状态,负责人往往不知道每个项目进展到什么程度,哪些工作有延误,成本会不会超支,风险将在哪里出现。

“传统的管理方式,一千个项目,一个月都问不了一圈,所以管理者很难了解到项目真实的状况,尽管要求员工填报表,写报告。但你也知道,报告往往水分很大,你想知道的信息既不及时也不准确。” 杨述说。

“痛点”真实存在,为何企业用传统的项目管理软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杨述谈到,这正是他决定做“RELINK”这个产品的导火索。2015年,杨述带领团队对2300多家企业做了调研,发现这些企业有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比例很高,很多行业覆盖率超过了50%,软件互联网行业更是达到了67.2%,可是能够用起来的比例却非常低,不足10%。

杨述研究发现:传统的管理软件都是从高层管控需求出发,不重视普通使用者的体验,这与互联网精神格格不入;传统项目管理软件强调计划,不注重协作,而协作是项目管理中的高频刚需;项目通常是由甲方、乙方及多家合作伙伴共同完成,跨组织协作是项目管理的基本要求,这是传统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软肋;很多行业项目管理场景中团队不可能一直坐在电脑前,因此移动端的应用才是需求重点。

谈到 “RELINK”系统的开发初衷,杨述说,他所从事的咨询工作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非常密切,“因为你给企业做咨询,管理思想和方法要落地,就离不开软件与信息系统”。

击中“标靶”,但不轻言颠覆

当记者问到,“RELINK”的开发思路,杨述显得有些兴奋,他告诉记者,他的团队坚持几个原则:从普通使用者需求出发,因为他们才是使用数量最大,使用频率最高的用户,他们的需求满足了,系统才可能用起来,用不起来,其它所有的管理设想,再多的功能都是“浮云”;面向使用者,系统带给你的信息和价值必须远远大于你需要的;人不想干的事儿,都不该人干,让多数人往里录数据给少数人看的系统不可能成功。

杨述谈到了互联网时代企业选择软件的改变,传统管理软件的价格往往是由功能点多少决定的,但对企业而言,“实际上大部分的功能都没有用!”他的研究表明,传统管理软件当中的很多功能并不是企业的真实需求,有也不会去用,另外,软件不是万能的,有不少管理需求并不适合通过信息化满足。“RELINK”所要做的就是砍掉没用的功能,专注满足高频刚需,解决痛点。“你看,微信很简单,没多少功能,但是用的人有多少?谁也离不开!”他说。

此外,据杨述透露,在开发“RELINK”系统之前,其团队研究了2300多家企业的真实需求场景,结论“颠覆人的想象”。他说,企业花了几百上千万购买的传统管理软件,实际使用率极低。他认为,传统项目管理软件在易用性上做得远远不够好,软件开发的初衷应该是解放人的劳动,提高效率,这里的人主要是指普通员工,而不只是满足老板的“管控”需求。在互联网时代,行为即数据,应该通过数据驱动管理变革,只有员工认为有价值没负担,才会愿意用,员工愿意用,才会有数据可以分析,才会有提供决策支持的根基。

杨述说,“‘RELINK’首先站在普通使用者的角度去设计”,他每天和开发团队讨论最多的问题是怎样让使用者操作更简单?点击能不能再少一次?给使用者的反馈能不能再生动一点,丰富一点?他举例:提供项目计划的模板,不用从零开始编制计划,大大提高效率,也保证了计划的质量;信息更透明,协作更简单,减少推诿扯皮就是创造价值,基于他十多年带领团队开发的项目管理模型,系统会智能分析使用者的行为数据并自动生成专业的项目报告, 管理人员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收到推送,真正做到项目尽在“掌”握。

“通过挖掘、统计、分析行为数据,生成自动图表和报表,它能百分之百满足你的需求吗?不能!可能只满足了60~70%,是你最想看的关键信息,总比看一堆假报告强太多,这是我们的设计理念,不要给任何人增加负担,这是和传统软件完全不一样的思路。”

在记者的追问下,杨述透露了一些其软件在商业化方面的重要进展:某家世界500强公司已将“RELINK”列为了3家潜在合作伙伴之一。“虽然他们是恐龙,我们是蚂蚁,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但是他们觉得在理念上,我们的系统跟他们的需求匹配度很高。”

那“RELINK”系统的出现会不会颠覆传统管理软件?记者问。杨述说:“‘颠覆’这个词不敢轻易用,我们不敢吹这个牛,也不应该有这样的说法。”他认为,传统软件向移动互联网,向云端迁移是大势所趋,但基于云的管理软件,企业用户接受还需要一个过程,两种形式的软件将“长期共存”。

再思创业,目标不为“晒太阳”

作为大学老师,也是持续成功创业者,杨述如何从创业中找到自己的理想与价值?这也是记者关注的一个问题。

杨述说:“我虽然是老师,但是我一直是研究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本身是企业应用,从企业实践中来,也必须回到企业实践中去,研究的成果需要我们去转化,落地。”他透露,带领创业团队与做学术,虽然在精力分配上确实有一定的冲突,但是这两件事情必须都得做好。面对两种角色,他说,“在我看来,一致的地方是多数,冲突的地方是局部。”

选择要走的路很难,选对了要走通更难。“创业过程中,有没有特别难过的坎?”记者问。杨述说:“肯定有!创业这样的事情我经历了不只一次,都是从零开始。”他进一步说,难的事情有很多,包括资金上的、人才上的等等。

杨述坦言,创业过程中,最需要克服的不是干活儿累,而是心累。他举例说,你如果在一个大公司里工作,很多活不用你干,公司会有明确的分工,“而创业团队,很多活儿,不该你干的也得干”。 他说,在大公司里当员工,你的时间可能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创业需要干的很多事,从社会价值创造角度来讲是不划算的,不过,“如果创业成功,所创造出来的机会和带给人的成就感,那也是你在公司里打工永远不可能体会的”。

作为“RELINK”项目的天使投资人和创始人,杨述对他的团队信心满满:“我们的优势可能不是比别人更聪明,或者比别人更勤奋,而是这15年只干了这一件事,所以在这件事情上我们有信心,我们比大部分人有优势。”

在采访最后,记者开了个开玩笑,问杨述为创业很辛苦是不是为了实现财务自由,提前退休,去过 “海边晒太阳”的日子。他说,不去创业,在生活上也已经衣食无忧。“但是人还是会有一些追求,总想干点有意义的事,体现自己的价值,这也是一个刚需。不会像你说的那样,创业成功后去海边晒太阳。”他笑称,在人生不同阶段,只是忙的方式会改变,“像我们这样的理工男,真的很难摆脱一个忙碌的人生轨迹”。 

(责编:陈键、赖悦)

深度原创

特别策划

    第二届内容科技大赛总决赛 人民战“疫”内容科技大赛 首届人民网内容科技大赛总决赛 人民网内容科技创业创新长三角决赛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