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最早由联合国在2005年提出,目的是向可负担成本的、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其中小微企业、农民、偏远地区居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是其重点服务对象。
那么,“数字普惠金融”又是什么意思呢?所谓的数字普惠金融,就是通常理解的“互联网+”普惠金融。
当然,数字普惠金融并非近年来才出现。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发布的《数字普惠金融的实践和探索报告》指出,普惠金融概念早在15世纪已有雏形,较长一段时间均被视为一种依托宗教和募捐而产生的慈善公益行为。
“数字普惠金融”这一概念的提出也并非偶然。用B20峰会“金融促增长”议题组成员、铜板街董事长兼CEO何俊的话说,近年来在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推动下,普惠金融早已迈出数字化步伐,并以其自身优势,突破传统普惠金融数十年无法企及的目标,让金融服务变得更高效、更平等、更透明,真正惠及普罗大众。
于是,有人这样形容,数字就像是普惠金融的动力和翅膀,能够推动普惠金融飞速发展。而“数字普惠金融”的提出也很符合时代特点,因为普惠金融的发展必须借助数字化的手段来提升。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金融创新的热点,数字普惠金融首次被列为G20峰会重要议题之一。应该说,G20将这一概念提升至全球战略重要性的地位,是对技术和市场本身发生的变化的呼应,反过来也是通过将其系统化和原则化来推动其进一步发展。从《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的具体内容来看,核心就是从环境到监管到基础设施等全方位角度,建立一整套原则框架,系统性地推动其继续发展。
当然,在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过程中有几个核心难题很难解决,比如,如何有效地触达更多的用户、获得良好的客户群体覆盖问题;覆盖的成本能不能是一个合理的成本,能不能可持续;信息获取的成本方面,如何提高信息透明度,降低风险管理的成本。
在何俊看来,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将为金融领域带来三方面的变化:第一,移动互联彻底改变用户触达的传统方式,可以在很短时间内触达数以亿计的用户,实现了普惠的“普”字;第二,云计算提升计算的效率,极大降低了计算成本和交易成本,形成了“惠”字;第三,大数据技术解决信息不对称,让信息变得更加透明,极大提升了风险管理的能力。
总之,B20和G20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关注,将推动互联网金融企业回归金融本质,注重利用科技的力量解决传统金融行业的痛点。相信随着各项监管政策的正式出台,互联网金融行业将不断正规化、规范化。可以预见,一个行业高度自律、企业诚信发展、政府监管完善的体系必将形成,互联网金融也必将大跨步地迈入普惠金融时代。(朱宝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