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人民创投

人工智能的商业化未来:用数据转化收益

——专访数据科学家王绪刚

本报记者 陈莎莎

2016年09月05日08:12  来源: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人工智能目前的定位更多偏向于个人消费者市场或娱乐化应用,如何真正意义上实现商业化应用,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课题。

怎样精准、低成本地获取客户?如何选择去哪个媒体投放广告?怎么预测客户最喜欢哪款产品服务并促成交易?从2006年开始,王绪刚一直实践用数据与智能方式高效解决这些问题。他是国内较早的个性化推荐系统和营销数据挖掘的实践者,曾参与搭建了中国最早的电子商务推荐引擎与中国移动139社区数据挖掘平台。

作为数据科学家,王绪刚十几年深耕于将人工智能应用于营销与社区运营的商业实践,这样“科研+商业高管+创业经历”的人工智能人才,在中国并不多见。

在2016中国人工智能大会(CCAI 2016)上,《国际金融报》记者有幸结识并专访了王绪刚,结合他的公开演讲,以他的实践经历拨开人工智能迷雾。

《国际金融报》:在您看来,人工智能究竟有多大用途?

王绪刚:我十几年来一直探索人工智能可以用来做什么。2004年从日本富山大学工学博士毕业,方向是人工神经网络,做深度学习;2006年我参与设计了中国第一款个性化在线推荐引擎——当当个性化推荐;2010年搭建了最早的移动社区数据平台——移动微博推荐&搜索引擎,是企业服务版的推荐引擎,为电商、社区、媒体做信息过滤与个性化推荐。

总结十几年人类对人工智能的探索,我认为在做人工智能的未来研究或者探索时,最好首先看到商业上的需求,只有从问题出发,才能找到真正想要的答案。

《国际金融报》:能否具体说明企业如何用人工智能提高销售收入?

王绪刚:营销过程需要大量的人力来做分析,如品牌、广告、设计、运营。人工智能算法可协助进行统计分析,具体应用在3个环节:产品设计、营销、销售。

在市场研究、产品设计方面,传统行业设计产品时,以前是进行市场调研或通过问卷来采集反馈。现在的做法是,通过线上公开的论坛或电商公开的数据对产品进行决策。

在媒介投放方面,可以通过不同维度、不同行业去利用受众筛选共同关注的人,以及最相关的人,然后预计投放之后效果如何,再实时监测其投放的效果,这样就能形成完整的闭环。

通过媒介投放之后,在与粉丝增加互动方面,单纯依靠推送消息,难以实现个性化服务。可以通过聊天机器人来做一对一沟通,同时根据用户关注的渠道、点击的动作,来判断用户诉求,提供主动的关怀和推送,进而增加新粉丝体量与黏性。

那么,零售业如何增加转化、提升消费者复购与活跃度?可以利用微信作为到达渠道,把所有的会员卡搬到微信上,同时改造线下POS机,积分变化从以前的一天通知改为实时通知。分析用户以往的消费信息,判断其是否值得留下来作为用户、是否已经养成复购习惯,决定是否为其发复购券、复购券的金额、有效期、复购的产品,产生交叉销售。

《国际金融报》:这是否意味着,没有大量数据就做不了人工智能?

王绪刚:人工智能的算法确实需要大量数据支持,无论是模式识别,还是神经网络,都需要用数据来“喂”它。

中小型企业数据量少,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就很受限,因为再高深的数据模型、算法,也很难创造巨大价值。

《国际金融报》:那么,缺乏数据的中小企业如何利用人工智获益呢?

王绪刚:中小型公司可以使用中小型产品,比如部分工具模块,可以先从微信插入智能插件,低成本地获取必要数据。

很多中小企业融资后花钱买客户数据流量,但如果没有有效的方法来运营、留存客户,客户流量没有发挥应有价值,就会流失掉。

建议中小企业匹配良好的内容、创意、资深运营人员,通过内容、创意吸引客户流量,随后对客户信息做多维度、深度分析,而且持续运营与客户的多方面关系。

《国际金融报》:人工智能未来趋势如何?

王绪刚:人工智能是不可能超越人脑的。因为人类永远无法理解大脑是如何运作的,无法创造一个模拟人脑的机器出来,就像无法站在地球研究清楚宇宙一样。

人类最强的是创意与创造,这些是机器无法比拟的。人工智能替代的是简单、重复性、繁琐的工作内容。当然,也许有一天,当神经学,或者是人类学发展到极致,有可能出现我们模拟人脑的一些器械,比如IBM创造的一个用硬件模拟人工神经的装置。

而一旦人工智能替代了人类流程性、简单机械工作,就会导致部分人群的失业。包括知识工作者中的初级知识工作者、投资领域中尽职调查等重复繁琐性的内容工作者、初级数据分析师等。

《国际金融报》:人工智能在商业发展的瓶颈是什么?

王绪刚:人才,优秀、合适的人才。中国既懂市场需求、又懂技术的人才仍是少数,人才抢夺是很大挑战。

《国际金融报》:对技术人才创业有哪些建议?

王绪刚:首先,不要盲目认为自己能颠覆传统大企业,大企业里有太多顶尖人才,你思考的问题他们可能已经尝试了很久,只是暂时还没公布。

其次,踩准时间节点很重要,比时代趋势早太多的探索,可能非常辛苦,甚至容易失败,因为大环境还不成熟。希望创业者清晰把握时代和行业脉搏。

核心是做好客户愿意掏钱买的东西,最重要的是消费者愿意付钱,而不是投资人愿意投资。

从古至今,所有好的创业者都在解决效率的问题,因为只有商业效率得到提升,才会有利润空间。例如滴滴能重构出租车行业,是因为提升了交通效率;阿里巴巴也是,以前商家不知去哪找客户,阿里巴巴提供了消费者流量的分发,提升了销售效率。

一定要想办法做到某一领域里某一细分方向的老大,才有发展空间。一定要细分领域。要懂得做品牌,树立行业标杆,得到投资人和各方支持,想尽办法先活下来。

技术高手不要执着于技术,执着于功能,因为影响成功的要素太多了。技术人员需要积极与营销等团队深入合作。不会吆喝、讲故事,恐怕最后连汤都没得喝。

事实上,独立开公司成功率不一定更高。(图为数据科学家王绪刚)

(责编:陈键、胡晓)

深度原创

特别策划

    第二届内容科技大赛总决赛 人民战“疫”内容科技大赛 首届人民网内容科技大赛总决赛 人民网内容科技创业创新长三角决赛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