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人民创投

硬科技难投也要投 遵循发展规律是王道

卓泳

2019年11月15日09:06  来源:证券时报网

“科创板来了,赶紧布局硬科技企业”、“硬科技投资可以复制互联网的‘砸钱’模式吗?”、“硬科技投资周期这么长怎么赚钱?”关于“硬科技”这个当下中国的热词,创业投资圈有太多的议论和疑虑。但可以肯定的是,业内已形成一个基本的共识:硬科技,一定要投。

“在人口红利和巨大流量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商业模式已逐渐失灵,未来必须靠科技引领价值链从低端走向高端,进而缔造美好的未来。”在日前举办的“大变局、新机遇”创业投资高峰论坛上,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厉伟如是指出。

毋庸置疑的是,科技创新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但面对这个逐渐拥挤的“赛道”,投资人投什么、怎么投、如何获取回报,都是行业热切关注的问题。

科技投资到了

势在必行的时刻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1月8日,共有175家科创板受理企业,53家企业已在科创板上市。其中,私募基金参与投资的有48家,共有470只产品参与投资,投资金额共214.16亿元。

无疑,创投基金对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助推作用,但归根到底,得到资本青睐的关键在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尽管受到外力冲击,但华为还是站起来了,是其掌握的一些核心技术让他站起来的。”厉伟指出,硬科技才是企业真正的王道。

事实上,即使没有华为、中兴事件、没有科创板,中国也到了不得不大力发展硬科技的时候了,上述事件只是导火索。“直至今天,趋势已变,转变势在必行。”在厉伟看来,改革开放40年来,基于中国人口红利、巨大的流量以及足够多的民间资本,只要找到一个可行的商业模式,就可以创业成功获得大量收入,房地产和前一波的互联网就是典型的例子。然而,今天来看,如果不能聚集人才,没有足够高的技术壁垒,不能构建一个好的产业生态,即使再多的资金和用户,也很难获利。在这种情况下,若想真正融入世界,就要靠科技来引领价值链从低端逐渐走向高端,并且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近期在投资圈沸沸扬扬的Wework上市夭折事件,更是进一步引发了全球投资圈对“烧钱”模式创新项目投资的质疑。同创伟业董事长郑伟鹤在发表演讲时谈到,软银愿景基金孙正义投资的项目多偏向于模式创新,如今在后续资金支持上也出现碰壁,这一定程度上给了投资圈一个重要信号,资本的投向或许在全球范围内都在出现转变。“现在中国一些主流机构都在布局硬科技投资,这其中确实有不少机会。”郑伟鹤说。

“在华为事件出来之后,我对中国科技投资更有信心了,因为国家和民间都开始动起来了。”千乘资本创始合伙人熊伟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目前的科技氛围、投资风向的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蕴藏着很多机会。

难度大周期长

仍需遵循发展规律

放眼当下,在硬科技投资的风口之上,越来越多人涌进这个赛道,甚至一些文娱基金、互联网相关的投资基金也开始转型做科技投资。“有些基金延续原来商业模式投资的思路,希望利用泡沫、估值、资金去吹肥一家公司。创业者也往往不冷静,给自己设定了一个很高的估值去市场上融资,这些都有待斟酌。”达晨财智创投执行合伙人肖冰指出。

赛道有点拥挤,投资更需冷静。无论是创业者还是投资人,都需要想清楚两个问题:如何从科技转化为产品?如何从科学家转变为企业家?在厉伟看来,这其中需要“妥协”。“科学家不跟自然妥协,不跟自己妥协,不撞破南墙,他不可能取得伟大的成就,企业家同样是在妥协中成长的。”厉伟认为,在创新科技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道路上,商业意识比技术更加重要,要投资一个企业家,而不仅仅是一门技术。

的确,硬科技的投资非常难,从一个技术变成一个产品是一个跨越,再从产品变为商品又是一个巨大的飞跃,而且周期非常长。肖冰对此也表示认同,“我们统计了一下,科创板的公司从设立到上市平均12年。我们投的第一家在科创板上市的公司用了8年,退出还要1年,所以过程很漫长。”肖冰认为,这个领域的投资有别于互联网的烧钱模式,并不是钱越多越好,科技投资则需要“慢工出细活”,需要耐心等待,这个时间没法压缩,因此资本需要冷静。

肖冰呼吁,硬科技领域的创业者和投资人,都要遵循科技发展的内在规律,不要把别的行业成功经验带到科技投资领域来,不然会受到巨大的教训。“硬科技投资确实很难,这里面无论是材料还是设备,都不是一朝一夕的,都需要有积累和沉淀的人,中国目前起点很低,如果完全对标国外的先进科技,难度很大。”但在熊伟看来,中国最大的优势是,工业体系类别很齐全,应用场景很多。“我们可以在多场景找到局部突破和优化的机会。”熊伟说。

谈到投资标准,熊伟对记者表示:第一,需要有经验的团队,要在相关的外企做过相关技术的创始团队;第二,团队不仅懂技术,还得懂产品、懂销售;第三,需要有一定的融资能力,能否把技术向投资人讲明白,对行业的洞察能否让投资人信服,团队的执行力能否支撑项目的愿景。

(责编:黄玲丽、陈键)

深度原创

特别策划

    第二届内容科技大赛总决赛 人民战“疫”内容科技大赛 首届人民网内容科技大赛总决赛 人民网内容科技创业创新长三角决赛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