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人民创投

VC/PE募投依旧萎靡不振,管理规模为何高奏凯歌?

朱灯花

2019年04月24日08:33  来源: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已经发展成为私募行业的中坚力量,2019年一季度管理规模逼近9万亿元。然而,专业人士指出,其背后募资与投资仍延续2018年低潮态势。

  “目前私募股权投资行业洗牌加剧,马太效应明显,资源倾向于头部基金,新成立的VC/PE 2.0面临生存问题。”一位创投专业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

  近日,记者整理统计中基协1-3月份数据发现,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已经发展成为私募行业的中坚力量,2019年一季度管理规模逼近9万亿元。然而,专业人士指出,其背后募资与投资仍延续2018年低潮态势。

  募投依旧低迷

  规模一路高歌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简称“中基协”)最新公布的私募登记备案数据,截至3月底,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管理总规模达到8.86万亿元,约占私募总规模的70%。较2018年底增长2600亿元。其中,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增长2092亿元,创业投资基金增长508亿元。

  从备案产品数量来看,私募股权创投基金一季度备案基金共增加615只。截至3月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共27486只,较去年底增加292只;创业投资基金(VC)共6831只,较去年底增加323只。

  规模一路“高歌”,背后募投依旧处于“低潮”。2019年一季度,中国VC/PE市场基金募资和投资依旧存在困境。

  投中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Q1中国VC/PE市场数据报告》显示,2019年一季度,VC/PE募集完成基金共94只,同比下降58.77%,募集总规模295.28亿美元,同比小幅上涨16.6%。

  投资方面,2019年一季度投资规模(193.66亿美元)与2018年同期(380.42亿美元)相比下降49%,接近腰斩。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活跃度持续下滑。

  该报告提及,一季度新增募集完成的大额基金较多,整体拉升了基金募集完成总规模。

  对此,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投资人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新增加的募投资金都会算到管理规模里面,基金只要没有退出,就都在管理规模里面了。所以你会看到募投量下降,但管理规模在增长。”

  不得不承认的是,私募股权行业募、投、退依旧处于低迷状态。近日,平安资本首席合伙人刘东在第13届中国投资年会上坦言:“宏观环境紧缩,PE(私募股权投资)的募、投、退三个方面都在大幅地下滑,PE进入了一个寒冬期。”

  募资上,2018年人民币基金募资总额同比下降35%,今年前两个月,募资额度继续下降,环比下降超过一半。

  投资上,2018年投资总额同比下降14%,今年前两个月下降幅度达到一半。同时,二级市场估值下滑,也给PE带来了挑战。值得关注的是,经过2月的触底,3月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活跃度反弹回升,投资规模小幅回落。

  退出上,IPO放缓,2018年PE的项目退出数量同比下降20%。有的公司海外上市后股价破发,所以这其中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行业洗牌加剧

  马太效应明显

  同时,私募行业马太效应明显,资金等资源明显倾向于头部基金机构。

  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规模在100亿元及以上的有242家,较去年底增加了8家。而百亿以上的股权私募就有148家,近一年多时间里增长了约50家。

  此外,管理基金规模在50亿-100亿元的私募有279家,规模在20亿-50亿元的662家,规模在10亿-20亿元的828家,规模在5亿-10亿元的1130家,规模在1亿-5亿元的4311家,规模在0.5亿-1亿元的2269家。

  截至3月底,已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有管理规模的共21317家,平均管理基金规模6亿元。

  对此,上述不愿具名的资深投资人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在目前市场环境下,资源肯定是向头部基金集中的。对于那些新成立的基金,尤其是只融过一期的基金或以往业绩不佳的基金,大多会存在募资困难的情况,LP(有限合伙人)的资金大多向业绩优秀的GP(普通合伙人)集中。”

  随着创投市场如火如荼的发展,2015年前后募集基金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不少人从一线基金“单飞”自立门户,大批VC/PE2.0基金诞生。

  继2018年去杆杠和资管新规等影响,2019年资本寒冬尚未褪去,创投基金募资难困境尚在,行业正在经历大浪淘沙的挑战,洗牌加剧,头部效应明显。对于那些还未交出投资成绩的新基金而言,或将面临生死存亡的现实考验。

  VC资深投资人张滨此前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坦言:“国内一些新机构募资与投资人的关系(圈子)有非常大的影响。”可以说,对于那些新成立的基金公司而言,在如今募资难困境之下,创始人个人资源成为基金能否运行下去的关键。

  刘东也提及:“在当前的投资环境下,过去简单粗放的投资模式不灵了,投资人只有为企业提供真正多方面的增值服务,加速企业成长,才能获得优异的回报。”

  在头部效应趋势之下,未来创投基金如何继续生存?一位在沪从事股权投资的人士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未来两类基金具有竞争优势:一是综合性的头部基金,投资周期长、过往业绩好、具备稳定LP渠道;二是专注于细分领域、小而美的产业类基金,在获取行业内优质项目上存在优势。

  投中研究院分析认为,随着资本市场环境颓势加剧,资本的募资和投资周期逐步拉长,很多VC/PE投资机构已逐步放缓投资节奏,加强风控管理,坚持理性投资、价值投资,将重心转移至投后和退出,以保守谨慎的策略抵御寒冬冲击。

(责编:韩颖、张晨)

深度原创

特别策划

    第二届内容科技大赛总决赛 人民战“疫”内容科技大赛 首届人民网内容科技大赛总决赛 人民网内容科技创业创新长三角决赛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