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人民创投

创新之城深圳:向世界级“创新之都”迈进

2016年11月30日08:2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第十八届高交会吸引了海内外3000余家展商参展

  深圳大疆把无人机变成了大众消费品

  制度创新扶持新型科研机构在深发展

  近日,第十八届高交会在深圳落幕。本届高交会以“创新驱动、质量引领”为主题,展示了国内外前沿领域重大突破和创新创业的最新成就,共吸引来自97个国家和地区的58.9万人次观众参会。18年来,从“出生”到“成年”,高交会已发展为中国规模最大、规格最高、最富实效、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国际性科技盛会。

  本届高交会上,全球电子通信行业的技术大鳄——美国高通公司宣布将与腾讯在深圳成立联合创新中心,利用骁龙平台的领先优势,打造更多VR游戏和娱乐内容;苹果公司则将于2017年在深圳设立研发中心,进行智能手机硬件和App软件开发。来自美国的创新巨头抢着到深圳设立研发中心、创新中心,国内创新的中坚力量也纷纷在深圳安家落户,无不彰显着深圳作为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魅力。

  知名经济学家张五常日前表示,“10年后,深圳会超越美国的硅谷。”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对深圳有了这样的认识:在世界技术创新的版图上,深圳不仅是中国的“创新之都”,也在向世界级“创新之都”迈进。

  创新要素加速集聚

  一座城市要成为“创新之都”,关键要看这个地方的创新要素配置能力,通俗地说,就是看这个地方能吸引到多少人才、资金、技术等创新要素。

  在前不久深圳市人才研修院的成立揭牌仪式上,深圳发布了这样的消息:深圳已经有了16位全职两院院士,仅今年前8个月,就吸引了5名院士来深全职工作。此外,深圳还有双聘两院院士19人。要知道,1999年,深圳才引进了第一位院士。

  院士,堪称创新人才的金字塔尖。在国内外人才竞争达到白热化的今天,8个月引进5位院士,这表明,深圳的综合创新环境已经对顶尖人才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以前,高端人才担心来到深圳出不了成果。现在,高端人才来到深圳,能出更多更好的成果。

  深圳有一批优秀的创新企业,这些企业掌握着业内最先进的技术,一些像华为这样的行业领军企业已经开始投入巨资,向基础研究的领域进发;深圳有一批在新机制下成长起来的“四不像”科研机构,近年来这些机构的研究水平、科研实力迅猛提升,现已成为《科学》《自然》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的常客;深圳还有一批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的高水平大学,集聚了众多高水平研究人才,深圳过往引进的16名院士有11名在高校。

  目前,深圳社会研发投入占全市GDP比重达4.05%,而当今世界范围内只有以色列和韩国超过4%;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66.2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6倍。这样的创新环境,必然会成为创新人才向往的热土和高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深圳配置创新要素的能力越来越强。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曾表示:“坚定不移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就能赢得新常态下发展的主动,构建未来可持续的竞争力。下一步,我们要力争通过5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努力,把深圳打造成为产业化能力最强、市场化环境最优、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中国硅谷’。”

  今年3月18日,深圳市委常委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关于支持企业提升竞争力的若干措施》和《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出台这些激励措施被媒体称为“三箭齐发”,用意就是确保深圳未来数十年在创新驱动方面继续领跑。

  供给侧新优势凸显

  作为世界级“创新之都”,关键要有影响一个时代的产品和服务创新。就像美国硅谷,正是有谷歌、苹果这样一批顶级创新企业,才赢得世人的尊重。

  在深圳,也有一批深刻改变人们生活的创新产品和创新服务,像腾讯的微信、大疆的无人机、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这些创新产品和服务,不仅擦亮了深圳“创新之都”的金字招牌,也让深圳在供给侧改革中成绩亮眼。

  5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作为4名发言的地方代表之一,深圳市市长许勤介绍了深圳着力以创新驱动增强供给能力、以质量引领提升供给水平、以转型升级优化供给结构、以制度创新完善供给环境,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相关情况。7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深圳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思康作为专家代表,再一次介绍深圳如何“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把经济工作的重心转到供给侧,深圳明确提出要以特区的使命担当率先推进结构性改革,努力打造供给侧的新优势,为全国探索新路径、创造新经验。如何打造供给侧的新优势?关键就是把创新优势变成产品优势,把产品优势变成市场优势。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大疆无人机,无人机市场原本非常小众,几乎没有价廉物美的普及型产品,而大疆利用深圳强大的碳纤维材料、航空铝后加工、特种塑料、锂电池、磁性材料等配套产业,把无人机变成了大众消费品,开创了一个百亿级的大市场。

  关于深圳的发展,有这样一组数字:2010年前的深圳,外贸、投资、消费分别年均增长37.8%、29.8%和29%,而近5年年均增速分别降至1.7%、11.5%和9.3%,传统“三驾马车”的边际效益明显下降。能够保持增长匀速跑,深圳靠的是不断培育新的增长动力,特别是创新带来的指数级增长动力。例如,上半年,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为3439.26亿元,增长12.7%,是GDP增速的1.5倍;过去5年,深圳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长近20%,产业总规模由8750亿元增加到2.3万亿元,占GDP比重由28.2%提高到40%。特别是深圳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生产量达到31038辆,同比增长358.8%。可见,唯有创新,才是为供给侧改革创造新优势的正途。

  制度创新持续发力

  无论是一座城市,还是一个行业,依靠创新崛起的背后一定都有制度的力量在推动。

  深圳原副市长唐杰曾说过这样一件事情。以前,手机入网必须通过工信部北京检测中心的检验,检测时间动辄三四个月,无法满足产品快速更新换代的需求。于是,深圳市政府向工信部申请成立深圳检测中心,并以财政补贴等方式为中心提供运营支持。从此以后,手机制造业迅速向深圳集中。现在,深圳已经成为全球智能手机品牌和生产最集中的城市。

  马兴瑞曾说过,“深圳的GDP成绩好,并不是因为我们官员的本事大,而是因为深圳企业的贡献多。”这里面,深圳企业的贡献为什么多?是因为深圳的经商环境好,而这正是制度创新的贡献。

  近些年来,深圳的基础研究和源头创新突飞猛进,成果斐然,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设计了一套扶持支持新型科研机构在深圳发展的制度,为资助买单,为成果买单,而不是直接养人、养机构。这样的制度催生一批被称为“四不像”的新型科研机构,像华大基因、光启研究院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现在,深圳正在迈向世界级“创新之都”,而深圳的制度创新也在向这样的目标发力。举例来说,从美国硅谷的经验来看,硅谷成为“创新之都”,关键在于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即让创新成果得到完善的法律保护和丰厚的经济回报。深圳以前曾被戏称为“山寨之都”,现在,要让深圳成为“发明之都”“创新之都”,就要先把深圳变成知识产权保护之都。目前,深圳正在修订《深圳经济特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若干规定》,目标就是要把深圳变成一个对知识产权拥有者最友好的城市,变成一个对侵犯知识产权惩罚最严厉的城市,让创新在深圳得到最好的保护,让知识产权产生最好的创富效应,从而吸引更多的顶尖人才来深圳创新创业创富。

  创新驱动发展使深圳成绩斐然、亮点频现,全面飘红的经济指标是亮点,走向中高端的产业是亮点,领跑技术研发的企业是亮点,最大的亮点还是深圳通过发展动力转换和结构性改革,走上了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实现了“新常态”增长。

  然而,创新是一条永无止境的征途,就在人们关注的目光中,深圳没有停留,而是迈开大步,奔向自己的下一个目标——世界级“创新之都”。

(责编:陈键、赖悦)

深度原创

特别策划

    第二届内容科技大赛总决赛 人民战“疫”内容科技大赛 首届人民网内容科技大赛总决赛 人民网内容科技创业创新长三角决赛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