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人民创投

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大国崛起

邹雅婷 余毅锟

2016年11月29日08:2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长征五号点火升空。

  新华社记者 李 刚摄

  深圳光启的超算中心。

  (新华社发)

  新引擎  

  徐 骏作(新华社发)

  山东滨州3D打印的豪华别墅。

  高立萌摄(人民视觉)

  中车株机城轨列车总装车间。

  (新华社发)

  清洁能源成内蒙古乌拉特中旗新产业。图为马群在运转的风机下觅食。

  支茂盛摄(人民视觉)

  11月18日,搭载着航天员景海鹏、陈冬的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的阿木古郎大草原安全着陆。中国目前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圆满完成。

  就在此前10多天,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一飞冲天,将载荷送入太空预定轨道,这标志着中国成功挺进“大火箭时代”。

  今年以来,中国航天领域捷报频传,这让国人倍感振奋,也让世界热切瞩目。专家指出,航天工业具有综合性,涉及高端装备制造、通信、新材料等多项产业,航天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

  根据中国工程院11月15日发布的《2017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十二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对于其他工业行业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截至“十二五”末,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左右,较2010年接近翻番。今年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27个重点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收入达8.6万亿元,同比增长11.6%,增速高于全国工业企业总体8.5个百分点。数据表明,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中国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实现逆势增长的一股重要力量。

  十年铸就大国重“箭”

  11月3日晚,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当长征五号成功完成发射任务的消息传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航天局原局长栾恩杰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火箭的运载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栾恩杰说,运载火箭技术水平不仅代表一个国家自主进入空间的能力,也体现着其最终利用空间和发展空间技术的能力。近年来,其他航天强国都在研制大型火箭甚至重型火箭,中国未来要进一步开展深空探测,也必须发展大推力运载火箭。

  长征五号是中国迄今为止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具备近地轨道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14吨的运载能力,与国际上主流运载火箭相当。它填补了中国大推力无毒无污染液体火箭的空白,为后续国家重大航天工程任务提供了适应性强、安全性好、运载能力大的先进运载工具,也为新一代运载火箭系列化、型谱化发展奠定了坚实技术基础。

  作为中国运载火箭升级换代的里程碑工程,长征五号的研制工程创新难点多、技术跨度大、复杂程度高,代表了中国运载火箭科技创新的最高水平。从2006年国家正式立项开始,上万航天人参与了长征五号的研制,进行了上千次各类试验,攻克12大类247个核心技术难题,全箭新产品比例达到90%以上。

  发动机是火箭的心脏,也是研制长征五号所要跨越的一大难关。回忆起发动机的研制过程,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长征五号火箭副总设计师王维彬感慨万千。从2000年起,王维彬带领的团队就致力于大推力氢氧发动机的研发,先后试车114次,经历了大大小小的失败。2012年底,发动机研制已进入后期阶段,然而在一次试车时,测试架上的发动机突然剧烈爆炸,几秒钟内就烧毁了,这让团队成员深感痛心。尽管遭遇挫折,研发人员却越挫越勇,更加刻苦地攻关,摸清了发动机试验失败的原因。最终,王维彬的团队克服了被外国专家认为中国不可能解决的技术难题,成功研制出适用于长征五号的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

  “爸爸,你什么时候能回来啊?”对于长征五号全箭模态试验的课题负责人王鹏辉来说,这几年最内疚的就是接到小儿子的电话,只好告诉他又不能陪他一起过周末。王鹏辉所在的试验队伍从2013年初就驻扎在天津厂区,近两年来在北京待的时间不超过2个月。夏天,闷热的厂房里没有空调,人一进去就满身大汗;冬天,暖气坏了,他们生怕产品冻坏,恨不得用自己的身体给产品焐热。

  “男儿千里关山度,追梦十载心如初。夙兴夜寐铸巨箭,百炼磨砺成长五。经年苦战险过关,几度挫折陷深谷。多少焦灼无眠夜,万千艰辛难尽诉……”在发射成功的庆功宴后,长征五号总设计师李东写下了一首《巨箭行》,感谢一起奋斗十余年的每一位“长五人”。

  “中国航天事业经历了多年的发展,有了良好的积累,培养了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目前中国是航天大国,未来很快就会迈入航天强国行列。这与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025年迈入世界制造强国行列的目标是同步、协调的。”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博士赵刚对本报表示。

  民企释放创新活力

  不久前举行的珠海国际航展上,光启集团展示的一款红外隐身衣吸引了不少参观者驻足体验。只见人站在墙体前,披上这件隐身衣,就在红外热像仪中“隐身”了。据介绍,这是利用超材料技术的隐身功能,控制目标的红外辐射特性与背景一致,从而使其在红外热像仪上无法辨识。在现代战争中,隐身技术非常重要。隐身衣能够实现对狙击手等特定目标的保护,使敌方无法通过红外线寻找到目标人员的位置。

  “超材料是一种特种复合材料或结构,通过对材料关键物理尺寸进行有序结构设计,使其获得常规材料所不具备的超常物理性质。”光启集团联合创始人、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刘若鹏对笔者介绍说,“超材料技术应用于各种高尖端装备上,能够实现一些颠覆式的新功能。”

  2010年,美国杜克大学博士毕业的刘若鹏与几名海归伙伴共同创立了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利用在超材料领域掌握的领先技术,致力于基础创新与产业化研发。短短几年内,光启就成长为一家颇具创新能力的企业。目前,光启的专利申请总量达到3800多件,专利授权量2100多件,其中,超材料相关专利申请量占全球超材料领域申请总量的86%。

  去年11月,依托光启研究院建设的超材料电磁调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成功通过验收,这是中国第一个研究超材料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今年10月,光启领衔起草的超材料领域国家标准《电磁超材料术语》正式实施,这是全球第一份超材料领域的国家标准,打破了欧美对前沿科技的技术和标准垄断。

  刘若鹏表示,超材料技术具有很强的战略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列举的重大工程项目中就包含有超材料。“光启希望以超材料创新技术为代表,进行一系列源头创新、颠覆式创新,从而实现我们关于未来的美好构想。”

  赵刚指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几年取得快速发展,这其中一大批民营中小企业特别是具有技术含量的民营企业起到了很大作用。“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生事物,没有太多的基础,那些有创意、有技术、又没有包袱轻装上阵的企业发展得特别快。”赵刚说,“比如小米手机,最初就是几个人创办的,3年内销售收入就突破了100亿元,这是传统产业难以想象的。”

  《2017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显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民营企业迸发出强大的活力,表现出新增数量多、规模大、业绩好的特征。截至2015年末,1031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共有680家,较2010年增加305家。5年间,民营企业的营收和利润逐年增长。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利润超过四成是由民营企业贡献的,其贡献率超过国有企业上市公司7.4个百分点。

  带动经济转型升级

  2010年10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要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012年7月,《“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出台。其后,七大产业专项发展规划陆续编制印发,全国2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也出台了本区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我们国家从2010年起就布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是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的举措。”赵刚对本报分析说,“全世界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夜,各国都在寻找颠覆性、革命性的新技术新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助于我们抢占世界产业技术的制高点,同时,对于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培育新经济、新动能、新业态也具有重要作用。”

  《2017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指出,经过“十二五”期间的快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渐成为中国经济新引擎,在稳定经济增长、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引领创新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涉及的27个重点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收入达16.9万亿元,占工业总体收入的比重为15.3%,5年间年均增速高达17.8%。与此同时,创新投入和创新能力也持续提升。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平均研发投入达到1.53亿元,较2010年提高1.9倍,平均研发强度(占公司营收的比重)达到6.2%,明显高于上市公司平均3.5%的研发强度。

  世界最快的工业级3D打印机面世,“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运算速度夺得世界第一,成功发射世界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一系列自主研发的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十三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无疑将成为发展重点。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有专门一章是《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十三五”末,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业内普遍认为,这一目标不难实现。

  “‘十二五’末已经达到8%,完成了既定目标,这为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赵刚说,“当前,我们正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调整传统产业、去产能去库存的时候,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好能够成为接续和支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全社会已经就此形成共识,这为实现目标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专家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发展中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产业政策和管理机制存在不协调、不配合,企业融资需求难以满足,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贸易摩擦时有发生,国内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足等。

  对此,《2017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提出建议,未来应在优化政府“放管服”改革、完善和改进财税金融支持政策、推动中国与全球创新体系深度融合、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及科技成果转化增值等方面下工夫。

  “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历史机遇,只要我们坚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有关政策落到实处,就能解决当下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由此孕育中国经济的新动能,带动创新能力和综合国力的提升。”赵刚说。

(责编:陈键、赖悦)

深度原创

特别策划

    第二届内容科技大赛总决赛 人民战“疫”内容科技大赛 首届人民网内容科技大赛总决赛 人民网内容科技创业创新长三角决赛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