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人民创投

遭遇“最严监管令” 网络直播何去何从

2016年09月20日08:08  来源:中国青年报

网络视频直播平台期望的“全民皆可直播、人人可成网红”目标,似乎正在渐行渐远。

9月9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规定直播平台必须“持证上岗”,未经批准不得使用“TV”等广播电视专有名称,直播活动开始前需向省级以上广电部门备案。

对于经历着急速生长与内容低俗指责的直播行业而言,《通知》所代表的“最严监管令”被描述为“一记重拳”,在划定政策红线之后,将迫使直播平台,尤其是扎堆儿于秀场直播领域的直播平台,迎来一轮洗牌。

目前,持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以下简称《视听许可证》)的视频企业并不多,而直播平台则有200多家。在业界看来,直播行业内部的聚合将会加速,行业的洗牌效应将主要围绕视听许可证和优质内容展开。

新规有利于行业发展

《通知》规定,未经批准,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在互联网上使用“电视台”“广播电台”“电台”“TV”等广播电视专有名称来开展业务。在开展直播活动前,相关信息需报属地省级以上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备案。

此外,《通知》还要求直播平台必须“持证上岗”,未持有《视听许可证》的机构和个人既不能开展个人秀场直播,也不能办新闻、综艺、体育、访谈、评论等各类视听节目,不得开办视听节目直播频道。

《通知》的整治力度之大令业内颇感意外,但也并非完全没有预兆。

其实早在今年4月,斗鱼TV、虎牙直播、YY等19家网络直播平台因涉嫌提供含宣扬淫秽、暴力、教唆犯罪等内容,被文化部列入查处名单。此后,文化部发布了《关于加强网络表演管理工作的通知》,主播责任制、黑名单机制都加入其中。7月,文化部公布了首批网络表演黑名单,依法查处了23家网络文化经营单位,共26个网络表演平台。

然而,上述举措并没有让直播乱象得到显著遏制,大多数直播平台只要拿到文化部颁发的《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即可,而此次《通知》将许可要求升级为对条件和资质更为苛刻的《视听许可证》。

对于直播平台而言,“最严监管令”出台后,《视听许可证》成了必须获得的许可牌照。一直播CEO韩坤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表示,《视听许可证》的要求能给混乱的直播行业带来洗牌效应,给新兴的直播平台设置门槛,给大型的直播平台设定约束。他认为,这对行业的发展而言是有利的。

中国网络视频研究中心主任钟大年认为,《视听许可证》的规定会令直播行业面临大洗牌,行业格局也会产生明显的聚合变化,最后剩下的直播平台一定有自己的特色优势。“有一批规模比较小的,没有证的就会不行了”。

直播内容如何监管

在《通知》所提及的监管要求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关于《视听许可证》和直播活动之前内容需要备案的要求。

广电总局网站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5月31日,总局共颁发了588张《视听许可证》,持证机构包括了新闻出版、企事业单位、网站等。实际上,获取此证的难度相当高。根据广电总局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审批事项服务指南》,新申请《视听许可证》的单位应“为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单位”,并且注册资本应在1000万元以上。

而在目前主流的视频直播平台中,只有一小部分有广电出台的《视听许可证》,占据秀场、综艺直播半壁江山的斗鱼TV、花椒直播、熊猫TV等都没有《视听许可证》。此外,试水直播平台加电商合作模式的淘宝、聚美优品等也被挡在了《视听许可证》之外。

而对于规模较大的直播平台而言,要想合规顺利开展赛事、演唱会等直播业务,就需要获得《视听许可证》。与已经持有《视听许可证》的企业合作,或者直接并购就成了一个新的选项。

对此,易直播前副总裁宋建民认为,“持证上岗”如果只是简单的注册制,那应该是受欢迎的;但如果直播平台为了获取牌照而忽视对内容的投入,就可能变成了《视听许可证》的牌照买卖,与促进直播平台的发展本末倒置了。

对于内容备案要求,韩坤认为,这对一些正规的大型直播平台来说并不是难事儿。大型直播平台都是靠内容的竞争力吸引用户的,会对自己平台生产的内容有计划,不会触碰红线。

但也有观察者对此规定持有怀疑态度。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刘兴亮表示,直播备案的可行性并不高:“很多事件有偶然性、突发性,那怎么报备?要不要直播?”刘兴亮认为,在全民直播的时代,要把握每一个用户端口是很难的,具体如何审查也要看广电总局之后更加详细的监管细则。

宋建民则表示,监管部门与其要求直播内容备案,不如明确规定直播内容的红线和尺度,以及相应的惩罚措施。

现象级风口不会消失

近来,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直播将是下一个现象级的风口。女排夺冠回国、G20各国领导人飞机落地等直播内容都受到了网民的热捧,体育、新闻、娱乐等行业也纷纷进入直播领域。面对广电总局的“重拳”监管,许多人担心直播的发展趋势是否会受影响。

在刘兴亮看来,《通知》的出台会让行业内部进行微调,行业的准入门槛、直播的规范性、用户的活跃度等都会受到影响,但对直播产业的发展是有利的。“损失部分行业活跃度,方向上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钟大年也认为,只要是真正的风口,发展趋势不会受到个人意志的影响。在他看来,种种政策规范只会加速直播产业的聚合,更快找到有效的营利模式。

目前,大多数直播平台的核心收入主要来自广告付费投放、观众打赏中的平台分成,以及其他平台转播版权收费等。钟大年认为,打赏并不是正规的营利模式,没有价格和价值之间的比价关系,并不是一种有效、稳定的营利模式,而且也没有可持续性。

他预测,以“最严监管令”为代表的监管措施会慢慢引导观众和资本向直播的某个方向聚合,直播行业也会不断重组升级,营利模式会渐渐清晰,这对整个产业来讲是一个好的发展方向。

(责编:胡晓、陈键)

深度原创

特别策划

    第二届内容科技大赛总决赛 人民战“疫”内容科技大赛 首届人民网内容科技大赛总决赛 人民网内容科技创业创新长三角决赛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