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人民创投

倪荣庆:从消费金融切入普惠金融 更现实也更有潜力

——访平安普惠首席产品执行官倪荣庆

本报记者 张颖

2016年08月29日08:27  来源: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大数据和风险技术是消费金融的核心,这是行业的共识,但非常关键的技术是时间。再牛的技术如果缺乏时间的验证和优化,其实都是不可靠的。”

按照中国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

而在平安普惠首席产品执行官(CPO)倪荣庆看来:“‘普’就是更多的人,不同地区的人,各种各样的人,让每个人都享受到好的服务。而好的服务就是‘惠’,更方便,更低成本,更公平的服务。”

从银监会的角度,有三种金融:商业金融、政策金融、普惠金融。三者之中,最难的当然是普惠金融。怎么解决这个难题?最大的突破点可能是消费金融。作为一家专注为个人和小微企业提供消费贷款的服务商,平安普惠已是中国最大的消费金融服务商。

中国平安最新发布的2016年半年报显示,截至2016年第二季度末,平安普惠金融业务的新增贷款量达605亿元,同比增长328%,线下贷款及服务门店达642家。自开展消费信贷业务以来,累计借款人总数达到200万人,累计贷款量达1596亿元。

按这个势头,用不了几年,中国平安旗下最赚钱的部门可能不是保险、甚至不是银行。究竟是什么支撑平安普惠爆发式增长?在平安普惠推出升级的“i贷2.0”产品发布会后,倪荣庆接受了《国际金融报》记者专访,并给出了答案。

倪荣庆说:“中国居民消费与GDP之比,和发达国家相较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消费是中国经济的最大动力,也是最大潜力。从消费金融角度切入普惠金融,更现实也更有潜力。”

消费金融潜力大

目前,整个消费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大致分为三大类:一类是银行。银行的消费金融主要是房贷、车贷及一部分个贷,银行的客群和经营模式仍然是比较传统的方式;二是互联网公司。以电商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对特定群体拥有充分的数据,用自己的模型给他们授信,是一种通过现有数据去邀请客户相对单向闭环的模式或者叫俱乐部模式。

“还有一种是创新型公司。这其中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公司在信贷风险的处理中会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来提供一种面向广大客群的开放式服务,类似超级市场的概念。平安普惠属于这类。”倪荣庆称,“另一类公司则是针对某个特定群体或特定的场景来提供借贷服务。比如说针对想买手机的年轻人群体,或者专门针对供应链当中的某个环节等,基本是做一个细分市场、场景化的信贷。”

对于如何看待中国消费金融发展前景,倪荣庆首先给出了一系列对比数据,从家庭负债率看,中国的家庭负债和家庭年收入的比例,相比美国差不多低一半。中国GDP中家庭消费的占比(38%)相比美国(68%)也低差不多一半。

“家庭负债在中国目前很低,地方政府负债、企业负债很高,这是不平衡的。怎么才可以平衡?” 倪荣庆认为,需要通过普惠金融去促进消费者的消费,消费多了,企业的产品卖出多了,负债率便会降低。这样就可以有一些平衡。“截至2015年,中国总消费贷款余额是28万亿元,真的不算多”。

在倪荣庆看来,中国有13亿人口,很多人其实是有信用度的,也有还款意愿,也需要短期的金融服务,他们未来也会有稳定的收入。但遗憾的是,现在很难获得金融服务,因为他们还没有信用记录,刚刚开始就业。通过普惠金融,可以为一直没有享受过金融服务的、其实又是资质较好的人尽快地提供金融服务。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消费信贷规模为19万亿元,预计2019年将超过41万亿元。面对庞大的市场,倪荣庆表示,平安普惠力争在2020年贷款余额突破1万亿元。

倪荣庆对消费金融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一方面是国家的政策鼓励;另一方面是随着城市人口增多,消费不断增加。”其实,中国的消费者行为现在已经发生变化了,尤其是年轻一代,他们已习惯提前透支消费。

时间因素不可或缺

10年前,平安普惠在深圳起步的时候,没有任何的客户数据,在设计流程、产品和目标市场的时候,主要借鉴中国香港、韩国和日本的风控模型。随着客户的不断积累,平安普惠才有了基于中国客户数据的风控模型,包括评分模型、定价模型、审批模型。

“大数据和风险技术是消费金融的核心,这是行业的共识,但非常关键的技术是时间。”倪荣庆认为,“再牛的技术如果缺乏时间的验证和优化,其实都是不可靠的。中国经济近十几年经历了数个经济周期,我们的几百万客户分布于不同人群、不同地区,经过长时间的验证,这是我们很大的一个优势。我们有信心说我们可以处理好宏观的、地区的、人群的风险。此外,平安普惠也在不断应用创新的技术。比如,产品已经开始应用人脸识别、远程面谈、微表情等新的反欺诈手段。”

8月24日,平安普惠发布全新的品牌理念“信任就是力量!”。有意思的是,风控的前提假定人性是恶的,所以要很多参数来保护自己,而平安普惠的模式是相信客户是善的。两者之间是不是有一些矛盾?

对此,倪荣庆这样解释:“信任是互相的,我们需要信任客户,客户也要信任我们。如果说客户提供他的车保、社保、寿险记录等所有信息都是真实的,用这些真实的数据来做贷款决策,成本低、处理速度又快,客户也会信任我们。”

当然,规模效应对消费金融有着重要意义。倪荣庆告诉记者,“一旦我们的贷款做到一定规模后,就可以分散风险。因为到那个时候我们可以知道哪里有风险,哪些可以做,就可以管好我们的贷款组合。只有有了规模,在每个地方有产品、有渠道,你才能够服务全国的客户。只有规模化,你的运营成本才可以更低。”

“未来五年,只有三家最大的公司可以存活下来,其他都是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的。”倪荣庆透露,“随着互联网化,低成本地覆盖大众客户,和银行差不多的定价,就是真正的普惠金融了。这也会对银行产生影响,银行不能再按照传统的方式去做,必须要去改变。”

(责编:陈键、胡晓)

深度原创

特别策划

    第二届内容科技大赛总决赛 人民战“疫”内容科技大赛 首届人民网内容科技大赛总决赛 人民网内容科技创业创新长三角决赛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