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創投

各地消費券“四兩撥千斤” 業界呼吁更精准投放

吳家明 羅曼 李明珠

2020年04月10日10:23  來源:証券時報

最近,你用消費券了嗎?

“我買了兩雙鞋和一件衣服,商場都打了三到四折左右,折后是502元,用了消費券再減100元。”在深圳東門一商場購物的伍先生對証券時報記者表示。

消費者得到實惠,商家也覺得不錯。有商場工作人員表示,顧客買單后,消費券產生的差額就會立即打到企業收款賬戶上。

不過,也有人正在發愁。“政府的消費券在我們這裡用不了,我們旁邊好幾家店都撐不下去而關門,還是希望可以得到更多的援助。”在深圳福田區紅荔路,一家女裝店老板告訴記者。

目前,各地出台的消費券刺激政策累計已過百億元。溫州中小企業促進會會長周德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用消費券來刺激經濟之前也出現過,但這種方式不可長時間持續,短期看消費券確實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積極作用,但也會產生弊端,就是可能會造成資源更向大企業傾斜。”

國家發改委就業收入分配和消費司司長哈增友此前在新聞發布會上稱,國家發改委密切關注各地推出消費券等政策舉措,並積極跟蹤分析。地方出台政策要考慮地方的財政承受能力,要讓市場主體和廣大人民群眾真正受益。

杠杆乘數效應“比拼”

繼去年風風火火搶人大戰之后,全國多個省市在對待消費券這件事上,再次表現得出奇一致。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杭州、寧波、南京、嘉興、濟南、青島等多個城市以及浙江、遼寧、江西、河北、安徽等多個省份發放或計劃發放消費券。

盡管各地消費券發放主題各異,包括餐飲、零售、旅游、汽車等各種行業,但都是為了刺激消費。多數消費券都設置了一些使用門檻,例如使用滿百減20、隻能在規定的地點使用等。

經過一個多月的實踐,消費券效果如何?証券時報記者發現,一些城市已發放數輪消費券,也公布了相關的杠杆乘數數據。例如,杭州第四輪電子消費券將於4月10日上午開始發放,本輪消費券共追加發放150萬份,每份含5張滿40減10元的通用券,總價值為7500萬元。

4月9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在新聞發布會上透露,據初步了解,目前已有7個省20多個地市組織發放多種形式的消費券,在短期內取得了積極成效。比如,杭州發放的消費券已核銷2.2億元,帶動消費23.7億元,乘數效應達10.7倍﹔鄭州首期發放5000萬元消費券,發放兩日核銷1152.4萬元,帶動消費1.28億元,乘數效應達11倍。

在深圳,羅湖區率先向市民發放3000萬元消費券。記者獲悉,自4月1日首日發放消費券后,目前已有近38萬人成功領取到消費券,預約人數也已超過90萬人。截至7日,已有5.3萬張被激活,合計158.6萬元,直接帶動消費金額1673.8萬元,杠杆乘數效應高達10.7倍。

其實,2009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國內社零消費總額增速大降,成都、杭州等地都曾推出消費券。當時,浙江省委政研室在對杭州發放消費券調研后稱,綜合測算后發現消費券拉動效應達到1:1.3。有分析人士表示,與當時發放的消費券不同,現在各個城市發放的消費券多數都與支付寶、微信等互聯網平台合作,更符合現在消費者的支付習慣,因此較十多年前顯示出更大的消費帶動效應。

商鋪望擴大使用范圍

一輪接一輪地發放消費券,超過10倍的杠杆效應……那麼,商家和消費者實際感受如何?剛剛過去的清明假期,可謂檢驗消費券成色的好時機。

証券時報記者在深圳著名的東門步行街和羅湖區清水河的深業車城調查發現,逛街的人越來越多,一些商場推出了大力度促銷活動,也不忘在顯眼處“打廣告”:使用政府消費券等於折上折。記者在深業車城看到,許多汽車銷售門店在醒目位置打出政府消費券的信息。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消費券相關政策公布的第二天,就有顧客來到店內消費並成功領取了政府獎勵的購物卡。

記者發現,東門商場內多個樓層的收銀處甚至排起了長龍,這在受疫情沖擊的這段時間裡,可謂久違的“熱鬧”場景。商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下午兩個小時裡,就有8名顧客使用了消費券。而且,顧客買單后,消費券產生的差額就會立即打到企業收款賬戶上。

記者梳理發現,深圳各區發放的消費券,都在不同程度上設置了使用范圍,如餐飲、服裝等行業。許多消費者也表示,希望消費券發放力度和面額能夠更大,進一步降低使用門檻。一些個體商鋪的店主希望消費券的使用范圍能夠更廣,能夠覆蓋更多的實體消費領域。一些尚未被消費券覆蓋到的行業,等待更多政策工具的支持。

發錢還是發券?

臨近深圳的香港和澳門,最近也在大力刺激消費,但選擇的方式不同。近日,澳門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公布第二輪疫情援助措施。第二輪援助措施除了直接派現外,再次通過發放消費卡方式鼓勵居民消費。香港政府的做法是僅派現金,並沒有向市民發放消費券。香港市民彭小姐向証券時報記者表示:“比起消費券,派現更簡單直接可救急,而且香港電子消費不如內地發達,派電子券缺乏基礎,如果派實體券就更慢且不現實。”

那麼,該發錢還是該發券?其實,不同城市面對的情況不同,也應使用不同的政策工具。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新聞處負責人Alson在接受証券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香港政府曾積極研究派發消費券的可行性,也有參考其他經濟體在這方面的經驗,但考慮到派發消費券會牽涉防偽、防盜等問題,且須作出較為復雜的行政安排,籌備時間會因而拖長,加上面對現時的經濟逆境,每位香港市民的情況和需要不盡相同,發放現金能提供更大彈性,更切合市民需要。希望疫情結束后,香港市民可利用政府發放的款項在本地消費,從而刺激經濟。

記者了解到,從國家統計局數據看,今年前兩個月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20.5%,餐飲業收入更是下降43.1%。從當前形勢看,國民經濟復蘇需要更加倚重內需,拉動內需的重要手段就是促進消費,用消費券等刺激方式推動市民“買買買”則成為一個重要手段。那麼,消費券如何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刺激效果?市場分析意見認為,需要更加精准投放。

天風証券首席經濟學家劉煜輝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把消費券直接給到因疫情陷入困境的家庭和個人會更好一些,從而避免不平等和資源浪費。這個可從技術上來精准定位哪些人群特別需要消費券。

“錢從哪裡來?”方正証券首席經濟學家顏色表示,“毫無疑問肯定是地方財政支出。一些地方現在的財政缺口很大,很多地方財政都是依賴賣地。它們不但收入減少還要多出很多跟防疫有關的額外支出。所以說,利用地方政府的資金來承擔消費券的支出,目前來講存在一定困難,而且消費券花樣百出,實際上真正轉化為消費購買力還存在很多障礙。”

顏色表示,發放消費券更重要的作用是紓困,是對中低收入群體直接補貼。目前存在的問題是,消費券的門檻太高,部分城市甚至規定哪些商家可以用,相當於幫助消費者做了決定。他建議發放具有現金功能的消費券,規定買食品的用途和現金等值使用。全國范圍來說,個體戶家庭受到很大沖擊,用現金消費券或者直接發現金由中央和地方來分層承擔。

就發放對象而言,中低收入的群體識別可綜合多方面因素,比如通過收入未達到報稅起征點作為支持的對象,利用數字技術、電子支付等做中低收入人群大數據的識別,加上現有的民政局掌握的情況來綜合判斷。

從目前消費券發放地來看,主要集中於沿海發達城市。這些地區地方財政實力雄厚是一個原因,發達地區服務業對於地方經濟比較重要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顏色呼吁,借疫情的契機,建立類似美國的食品券制度,對於特別需要照顧的群體,規定了每個月給牛奶票、雞蛋票,沒有消費門檻直接購買,形成一個對國內中低收入群體常設的制度。

(責編:岳上媛(實習生)、王震)

深度原創

特別策劃

    第二屆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戰“疫”內容科技大賽 首屆人民網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網內容科技創業創新長三角決賽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