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創投

應對疫情,新技術不缺席

李 貞

2020年02月11日09:4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2月4日,醫護人員將患者轉運至武漢火神山醫院病房。

  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攝

  2月9日,醫務人員在武漢雷神山醫院為新冠肺炎患者做CT檢查。

  高 翔攝(新華社發)

  2月9日,武漢市武昌區曇華林社區工作人員向記者展示使用手機小程序為居民登記排查體溫。

  新華社記者 李 賀攝

  “這是一台帶紅外線熱成像鏡頭的無人機,可以觀測可見光和紅外光。在有效測距3米內,它測量人體體溫誤差在5%左右﹔測量距離在1米之內的話,誤差可以縮小到1%。”江西宜春宜陽新區的社區工作人員易金禹正操作著無人機,遠程為居民測量、記錄體溫,這避免了工作人員挨家挨戶上門登記時可能造成的二次傳染問題。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眾多新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得防疫工作效率大為提高。居家隔離的群眾可以隨時通過手機查看疫情動態、疫情地圖,無法及時返回工作崗位的人可以在線遠程辦公,無人駕駛的快遞車能及時運送貨物,武漢火神山、雷神山專科醫院的建設更離不開強大的技術支撐……

  足不出戶

  掌握疫情動態

  “在家隔離不能出門,全靠手機聯系外界。”湖南長沙市民小鐘開玩笑說:“從來沒‘宅’過這麼久,第一次覺得自己的命是手機給的。”

  由於節前到過外省出差,整個春節期間,小鐘都在自行隔離。每天早上起來,小鐘會先打開微信小程序,看一看疫情實時動態,然后刷刷微博、抖音打發下時間。吃飯有時會直接點外賣,有時也從盒馬手機軟件(簡稱APP)上買些食材,試著學做菜。“做菜也是從手機上找視頻學,都會做紅燒排骨了。”晚上,小鐘一般會給家人打個視頻電話報平安:“爸媽都在老家,這是我第一次沒回去過年。之前老人用微信也不熟練,這段時間終於教會了他倆怎麼用視頻。每天手機裡見,跟爸媽嘮的話倒好像比以前過年回家時說的還多,隔離的日子也沒有想像中那麼難熬了。”

  小鐘的生活是一個小小的縮影。截至2019年上半年,中國網民規模達8.54億,手機網民規模達8.47億。在疫情的陰影下,各類提供疫情信息的移動互聯網產品,為普通百姓減少出行、安心居家隔離提供了巨大幫助。

  2月6日,北京市首次發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活動過的小區和場所。當晚,百度地圖緊急上線了“新冠肺炎病例曾活動場所”專題地圖,將北京市相關場所或小區信息全部上線。2月7日,由北京市大數據管理局主辦的移動政務和公共服務平台“北京通”App與百度地圖展開合作,也接入了該專題地圖。騰訊看點也根據全國各地疾控中心公布的信息上線了“新冠肺炎疫情小區查詢”功能,目前已覆蓋北京、深圳、廣州等130多個城市。北京市民顧先生使用這一功能后說:“在地圖上能便捷、直觀地看到附近多遠距離內有多少確診病例,還是很有用的,自己也可以根據具體情況更好地做好防護。”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王宏偉認為,權威信息的公開透明可以滿足人們知情的心理,從而避免社會恐慌。讓廣大民眾及時知曉疫情信息,有利於有針對性地採取防控措施,遏制疫情擴散。

  疫情蔓延中,一些出現輕微發熱、咳嗽等症狀的患者,不確定自己是否感染了新冠肺炎,又擔心貿然到醫院就診會造成交叉感染。為幫助這部分病患,2月5日,在微信上,由廣州市政府主辦的“穗康”小程序推出了在線免費問診功能。小程序接入了廣州本地醫院及第三方聯合問診平台,為市民提供24小時在線問診服務。無需出門,市民可以同醫生在線溝通,醫生通過症狀進行初步判斷,既能避免疑似新冠肺炎患者延誤病情,同時也緩解了線下醫院的壓力。

  受疫情影響,在線辦公的需求暴漲。辦公類App釘釘躍居各大應用商店排行榜前列,阿裡雲緊急擴容服務器,以避免在線辦公流量洪峰。數據顯示,近1億人每天通過釘釘健康打卡功能向單位“報平安”,約2億人在平台上進行辦公、舉行視頻會議。騰訊會議App也從1月29日起,每天進行資源擴容,日均擴容雲主機接近1.5萬台,8天總共擴容超過10萬台雲主機,共涉及超百萬核的計算資源投入。為滿足用戶遠程辦公需求,騰訊會議還面向全國用戶開放了300人會議協同能力,將直至疫情結束。對於在線辦公需求的增長,中國企業聯合會企業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繆榮認為,這將促進企業進行線上線下密切配合的探索,可能會倒逼企業提升信息化、智能化、自動化建設與管理水平。

  奮戰一線

  智能設備助力

  除了居家隔離的民眾需要的線上信息服務,奮戰在一線的工作人員更是急需智能產品的幫助。

  2月6日,一輛無人駕駛的白色的快遞小車行駛在湖北武漢青山區吉林街上。經過幾個路口后,小車開到了武漢第九醫院門前。取件人點擊小車上的電子屏幕,順利拿到了自己的快遞。這是京東物流自主研發的智能配送機器人在疫情爆發后配送的第一單貨品。“既能送上我們緊缺的物資,又能最大限度地減少接觸感染,這個智能機器人真是幫了大忙。”收到貨品的武漢第九醫院工作人員說。

  武漢第九醫院是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點醫院,而京東物流武漢仁和站距離該醫院隻有600米。智能配送機器人投入使用后,將大大減輕站點的送貨壓力。京東物流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智能配送機器人的規模擴大,后期這些特殊的“逆行者”將為武漢更多醫院提供必要物資的配送。

  在河北白洋澱地區,受疫情影響,京東安新營業部遇到了有貨送不出去困難。針對這一情況,京東物流啟用了無人機送貨設備。原本配送員需要走幾十公裡跨湖繞行的路程,用無人機直接飛過去,隻需2公裡,配送全程花費僅十幾分鐘。

  同樣利用無人機提高作業效率的還有安徽合肥供電公司。從春節前,合肥供電公司就啟動了“網格化”運作,不間斷地利用無人機在空中進行檢測,對轄區內14家防疫定點醫院和重要醫療器械廠的供配電設施和線路進行巡邏,保障供電“零隱患“。

  隨著無人機技術的不斷成熟,無人機在警務工作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江西省瑞昌市公安局副局長文賽武亦指出,無人機觀測范圍大、視覺廣,利用無人機配合防疫的工作開展,降低了民警工作強度和感染病毒的風險,也提高了防疫檢查工作效率。

  網約車平台滴滴也利用自身優勢,及時組建了“醫護保障車隊”。200台車專門為湖北武漢的醫護人員提供免費服務,覆蓋了來自武漢二院、三院和協和醫院的上千名醫護工作者。百名專車司機配備了防護裝備和消毒液,隨時待命為武漢醫務工作者提供免費出行服務。同時,滴滴還召集了1300余台車,組建了“社區保障車隊”,交由相關部門和社區居委會統一調度,免費為武昌區、洪山區和東湖區居民提供日常出行服務,服務人次達5000人次以上。

  精確直擊

  尖端技術發力

  要戰勝疫情,與時間賽跑,更先進的醫療技術不可或缺。

  2月5日,每天最多可檢測萬人份新型冠狀病毒樣本的“火眼”實驗室在武漢正式啟動試運行。1月30日完成設計,1月31日正式啟動施工,“火眼”實驗室的主體施工時間僅用了5天。

  核酸檢測是新冠肺炎的確診標准,目前武漢已有20余家醫療機構和12家第三方機構可開展新冠肺炎的核酸檢測。在“火眼”實驗室裡,通過信息錄入、核酸提取、基因擴增、結果分析等環節,平均經過4到6個小時可以獲得核酸檢測結果。

  “火眼”實驗室建筑總面積近2000平方米,其中核心實驗區總面積達1000平方米,嚴格按照P2(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設計,裝備華大智造高通量測序整體解決方案和設備﹔配置30台B2級生物安全櫃﹔批量自動化核酸提取平台配置12台自動化提取設備。其投入運行后,會為武漢及周邊城市增強檢測能力。

  為收治確診的新冠肺炎患者,武漢建造了火神山、雷神山兩所專科醫院。2月2日,武漢火神山新型肺炎專科醫院1000張病床交付使用。2月8日,雷神山醫院1600張病床交付使用。

  武漢火神山新型肺炎專科醫院的建成僅用了10天。以北京小湯山醫院的設計和施工圖紙為基礎,中信建筑設計院召集60名設計人員,在24小時內拿出了設計方案,60個小時內與施工單位協商敲定施工圖紙。中建三局牽頭建設,盤點各項施工資源,上百台挖掘機、推土機通宵作業。從場地平整、排水工程施工,到防滲工程、污水處理和醫療垃圾轉運設施建設,各項任務緊張有序推進。

  雷神山醫院的施工任務更為艱巨。從5萬平方米、7.5萬平方米,到近8萬平方米,短短6天內,醫院總建筑面積三次增加,床位從1300張增加至近1600張,總體規模超過火神山醫院。施工現場,近8000名作業人員日夜奮戰,1400余台各類大型機械設備及運輸車輛川流不息。“速度的背后,是我國建造技術的創新。”在雷神山醫院現場指揮的中建三局一公司黨委書記吳紅濤說,2個醫院的建設均採用了行業前沿的裝配式建筑技術,最大限度地採用拼裝式工業化成品,減少現場作業工作量,節省大量時間。同時將現場施工和整體吊裝穿插進行,實現了效率最大化。

  醫院落成后,更多高新技術走進火神山、雷神山,全方位助力抗擊疫情。三大運營商聯合多家廠商,在36小時內為火神山醫院迅速完成了5G信號覆蓋,並建成與解放軍總醫院的遠程會診系統。聯想集團提供了全套2000多台計算機設備和進駐現場的專業IT服務團隊,為醫院搭建信息系統。北京獵戶星空科技有限公司捐贈的醫療服務機器人,能夠根據醫院需求執行遞送化驗單、藥物等工作。還有各種醫療需要器械設備,ICU病房和手術室專用醫療空調、熱成像芯片、紫外消毒燈、專業空氣淨化器……這些高新技術的護航,有助於科學精准抗擊疫情。

(責編:王震、陳鍵)

深度原創

特別策劃

    第二屆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戰“疫”內容科技大賽 首屆人民網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網內容科技創業創新長三角決賽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