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創投

下一個網紅展是否在“雲端”

馬嘉會 胡曉鈺

2020年02月10日09:32  來源:北京商報網

  宅家“雲看展”成為不少人在這個特殊春節裡的新生活方式,線上展廳此刻變身成博物館的“第一展廳”。2月9日,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國家文物局已向公眾推送了三批多達百余個博物館網上展覽資源,逐一“雲游”時可見,360全景展示、VR技術、語音導覽、線上課程與游戲都是各個博物館常見的線上展示內容。一些業界聲音反映,目前的“雲展覽”服務仍顯初級,對於公共文化服務機構來說,經費、技術等都存難點。謀求“造血”機制,更新迭代線上展示,則是眼下這一非常時期文博從業者對前景的思考。

  110家文博機構上線“雲展覽”

  在今年特殊的春節假期,“雲展覽”取代“博物館熱”,成為新的文化熱詞。

  據北京商報記者了解,為應對疫情,北京全市有183家博物館暫時關閉。另據北京市文物局提供的《北京地區博物館網上展示資源統計表》,北京地區有約110家文博機構有線上展覽服務。鼓勵各地文博機構因地制宜開展線上展示的同時,國家文物局還分批次向公眾推送了百余場優質展覽名錄,供公眾瀏覽。

  部分公開數據顯示,非實景“雲游”流量可觀。截至北京商報記者發稿,多家文博機構的線上展廳點擊量在10萬以上:如中國文字博物館的360°全景頁面有11萬瀏覽量,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兵馬俑數字展館有28萬以上的人氣,故宮博物院線上的“全景故宮”有36萬次以上的“在線賞雪”。

  值得關注的是,有些線上展廳並非是單純對線下場景的“照搬”——故宮未向公眾開放的養心殿,在線卻可觀賞內景。

  逐一體驗中可以看到,360°全景展示為文博線上展廳的主流,但並非唯一形式。北京商報記者看到,中國國家博物館的迎春展“瑞彩平安”與故宮的“賀歲迎祥——紫禁城裡過大年”採用特色網頁專題形式呈現﹔大鐘寺古鐘博物館通過官方微信講古鐘知識,推出小游戲,並可在線收聽永樂大鐘、曾侯乙編鐘等古鐘聲音﹔北京汽車博物館則“以小見大”,以手機端小程序收錄館藏汽車及其科普知識,打造“指尖上的汽車博物館”。

  “除了在網上提供安全便捷文化服務的考量,全市博物館其實一直都在不同程度地推進線上展覽。目前並沒有強制要求,是根據各館自身情況和資源特色開展。”北京市文物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雲展覽”的難題

  “新鮮”“有趣”成了許多網友口中的線上觀展初體驗,但並非所有的“雲展覽”都有耐人雲游的觀感。

  據了解,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計劃為每場展覽做數字展廳的展示——通常在展覽限期內進行現場拍攝和后期制作,展覽結束后上線。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包括清華藝博新展“昂托安·莫蒂耶:墨行光影”在內,多家美術館線上展廳的作品呈現並非高清。對此,清華藝博相關負責人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畫質不清晰主要源於版權問題:“因為數字展廳是無限期展示的,而臨時展覽受版權所限不方便做到完全高清。除非是自己的館藏品可以高清展示。”

  除了版權問題,技術方面也有諸多待解。可以看到的是,多家文博機構的全景線上展廳中都附帶VR模式。北京商報記者用一款由Facebook推出的市面主流VR眼鏡Oculus Quest體驗時發現,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等線上VR展廳畫面錯亂,或無法兼容。

  首都博物館、中國美術館與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的數字展覽頁面對電腦插件有相應要求,北京商報記者嘗試用三台不同的電腦升級插件后都無法進入線上展廳頁面。非普適性的呈現技術或將部分觀者拒之門外。

  在業內人士看來,作為非盈利的公共文化服務機構,提升“雲展覽”體驗的經費開支問題是瓶頸所在。

  涉及非遺技藝的景泰藍線上展示,中國景泰藍藝術博物館策劃部主任趙蕊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3D博物館展覽是我們最為重要的方式,也是一項長期的課題。因為景泰藍藝術的獨特性,我們基本上無法使用一般技術公司提供的應用模板,隻能定制開發,在費用成本上投入相對較大。”

  “初級”到“剛需”的可能

  “雲展覽”的建設正處在起步期。在身為資深策展人的朱曉東看來,文博機構的線上服務有時下的局限性,也有前景可期:“線下展還不能產生引人入勝的趣味性和震撼力,這可能是因為初級產品所致,互聯網是講究更新迭代的。”

  對於非常時期“雲展覽”一時成為剛需,朱曉東認為應引起更多文博專家、策展人對數字時代觀展習慣的重視,同時也能以新的手段引導年輕觀眾進入博物館。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特聘教授亞歷山大·科赫曾特別指出:“數字博物館已經不再是我們曾認為的作為實體博物館的額外補充,而是已經成為了展覽分類裡的獨立一項。”

  借力多方平台,與社會力量共贏成為許多文博機構正在瞄准的方式。清華藝博相關負責人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數字展廳由外部公司實現,如果未來沒有變化的話,應該是公司贊助項目”。談及“雲展覽”升級的構想,北京汽車博物館相關負責人王曉晨指出:“汽車藏品體量大、內部結構復雜,其實觀眾是有迫切的願望想要進入車內一探究竟的。更吸引人的展示方式是能讓觀者以建模的方式打開,或者能夠看到車動起來。”

  在王曉晨看來,“雲展覽”未來還有很大的空間,未來線上的觀展和教育活動一定會成為人們對博物館新的要求,同時也將成為博物館重要的業務板塊。“在技術方面、經費方面都需要開拓思路,爭取與社會力量的合作。技術的更新很快,單純的資金投入,不適合博物館這種公益屬性的單位,以項目制合作的方式,可能會是未來博物館在雲展覽方面的一個嘗試和突破。”

  在業界人士看來,國外的經驗與模式也值得借鑒:“如Google Arts & Culture開創的在線博物館,浸入式的VR觀展體驗做得非常流暢,觀察作品的細節時,依然不會被迫離開博物館全景的界面。從經營方面來看,目前國內一些博物館也有基金會、理事會制度,值得更深入探索。”藝評人王晶晶指出。

(責編:王震、陳鍵)

深度原創

特別策劃

    第二屆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戰“疫”內容科技大賽 首屆人民網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網內容科技創業創新長三角決賽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