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創投

家電巨頭戴森電動汽車夢碎

肖逸思

2019年10月12日08:34  來源: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在造車領域,有人為夢想窒息,有人也選擇急流勇退。

近日,家用電器巨頭戴森創始人詹姆斯·戴森在一封內部郵件中宣布,雖然戴森很努力地嘗試過造電動汽車,但最終還是因為“不具備商業可行性”而決定放棄20億英鎊電動汽車項目。

詹姆斯·戴森表示,放棄造車項目並不是產品問題,工程師已經開發出了一款“非常棒的電動汽車”,但“在商業上不可行”。戴森還試圖為造車項目尋找買家,但至今為止沒有成功。

目前,戴森官網的產品雖然還陳列著“電動汽車”,但點進去之后,相關頁面已經不存在。

多年汽車夢滅

歷時2年多的項目正式宣告“流產”,讓很多戴森的擁護者感到惋惜,但最無奈的還是詹姆斯·戴森本人。

已步入古稀之年的詹姆斯·戴森一直是個環保主義者。早在30年前,戴森就已經涉足汽車行業,當時,詹姆斯·戴森為解決汽車尾氣問題,致力於研發一款過濾汽車尾氣內顆粒物的裝置,但並沒有引起重視。

在開發吹風機、風扇和空氣淨化器的過程中,戴森在電機、儲能系統、流體動力學和暖通空調系統方面有了很深的技術積累,詹姆斯·戴森也漸漸有了造電動車的想法,在他看來,電動車完美地從源頭解決了汽車尾氣問題。

據悉,戴森一直在為造車做准備,但並非一來就直接從汽車著手。

從2013年起,戴森陸續從勞斯萊斯、路虎、賓利、特斯拉、阿斯頓·馬丁等車企挖了不少研發和技術型人才。

2015年10月,戴森開始布局電池行業,斥資9000萬美元收購了美國密歇根州的創業公司Sakti3。Sakti3是一家專門從事固態電池技術研究的公司。固態電池的內部沒有液體電解質,能消除發生化學反應或過熱的風險,另外,固態鋰離子電池擁有目前市面上最好鋰電池兩倍的能力密度,如果用作電動車電池,可對電動車裡程有很大的突破。

當時,市場並沒有想到戴森是為造車,還以為戴森打算將這種電池技術應用在家用電器產品中。

戴森正式宣布要造車是在2017年下半年。戴森CEO詹姆斯·戴森給員工們寫了一封親筆信,宣布戴森已經開始研制電動車,將於2020年發布,首款車可能搭載固態電池技術。

信中還透露,戴森計劃投資20億英鎊(約合人民幣177億元)在電動車項目上,其中10億英鎊研發電動車,10億英鎊研發兩種電池技術,包括固態電池。

及時止損

雖然戴森相比市場上很多入局造車的資本都顯得更加慎重,但還是以失敗告終。在業內人士看來,造車持續“燒錢”的屬性或許讓戴森“耗不起”了。

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戴森全球營業額為25億英鎊(約合人民幣220億元);利潤為6.31億英鎊(約合人民幣55億人民幣)。也就是說,20億英鎊的投入相當於戴森一年在全球80%的營業額,3年多的淨利潤。

20億英鎊的資金雖然對戴森來說並不算太大,但造車是一個需要持續巨額投入的行業,對於底盤研發、車輛設計、電池、電機都要堅持自己研發的戴森來說,20億英鎊顯然遠遠不夠。而且,戴森所用固態電池成本更是不低,所以其打造的電動車將是豪華電動車,用詹姆斯·戴森的話說:“我們要造的這款電動車不是一輛價格低廉的電動車。”

資金投入的“無底洞”,再加上回報的遙遙無期,或許正是詹姆斯·戴森無奈說出“不具商業性”的原因。

當時,英國《金融時報》就評價稱,投入20億英鎊,這是戴森有史以來最奢侈的一場豪賭,如果成功,就可以重新定義戴森品牌;如果失敗,會消耗大量資源,甚至有可能讓品牌隕落。

最終,在努力了兩年后,戴森選擇了“半途而廢”,但這種及時止損的決定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是十分明智的。況且,戴森的20億英鎊投入也不是沒有任何成果,至少固態電池領域目前還是一片藍海。

據悉,戴森將關閉在英國和新加坡的電動汽車工廠。該項目雇用了523人,其中500人在英國,戴森表示將會把他們安置在吸塵器、風扇和吹風機等產品的生產部門。

詹姆斯·戴森表示,接下來,戴森將把目光瞄向固態電池,以及視覺系統、機器學習、人工智能相關技術。

(責編:臧運卓(實習生)、陳鍵)

深度原創

特別策劃

    第二屆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戰“疫”內容科技大賽 首屆人民網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網內容科技創業創新長三角決賽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