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創投

為AI劃線,給隱私“上鎖”

陶鳳

2019年09月04日08:06  來源:北京商報

9月3日,針對用戶對於隱私和安全問題的擔憂,換臉應用ZAO在官方微博發布聲明稱: ZAO不會存儲個人面部生物識別特征信息﹔使用ZAO不會產生支付風險﹔用戶刪除信息或注銷賬號后,ZAO均會依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刪除相應信息。

將“換臉”推到風口浪尖的是一系列融合了AI技術的仿真視頻,而在它們背后隱私泄露和版權風險溢出,這場風波已經超越了一個單純的App。

在ZAO回應爭議的前一天,一張課堂圖片卻意外在網絡上廣泛傳播。這是一張視頻監控圖像,上面顯示著兩位身著校服坐在教室中的女學生,她們身邊顯示著諸多標簽,記錄著趴桌子、玩手機、睡覺、聽講、閱讀、舉手等行為的次數。

兩件事被動結合的時候,讓人細思恐極的不是AI本身,而是無論我們是否准備好,都無法阻止它以無孔不入的密度和猝不及防的速度侵入現實生活。那些嘴裡喊著侵犯隱私、數據安全的人們,往往身體卻很誠實地在應用技術。

置身互聯網時代,為了獲取生活上的便利和工作上的效率,現代人讓渡一些基本的隱私權越來越順理成章。姓名、手機號、身份証號的個人信息被隨意販賣,開房記錄、飛機行程、外賣喜好,大數據對一個人的了解甚至超越他自己。

不是每一個公司都具備保密用戶信息的能力和動力。在甜頭和教訓的得失之間,中國網民們開始學會“計較”隱私。在大數據下無處遁形的人,害怕有一天ZAO們讓面部“盜刷”真的發生。

美國政治學者福山在其著作《我們的后人類未來》早就表達了這種憂心。AI技術走向成熟,在提供前所未有的便利和愉悅的同時,也帶來了壓抑與不安。機器對人類生活的入侵以及人類對人工智能的掌控,目前尚缺乏深度的界定和考量,在后機器便利時代中,如何把握讓渡給機器的權利,是個技術活,也是以什麼為核心的問題。

而我們深度思考最大的價值就在於:反思現代科技帶來的倫理問題和隱私問題時,以人為本在商業化的博弈中如何權衡和堅守底線,唯其如此才能解決危機。

面對種種風險,尤其是對影響國家安全、公共安全、個體權益的沖擊,需要及時的監管和規制,探索邊界,劃定紅線。應對個人隱私泄露,不僅依靠消費者加強自身保護,更需建立完善個人信息收集的基本規范、相應的行政監管體制、司法救濟途徑。否則,不給AI劃線,不為隱私“上鎖”,有一天洪水猛獸突如其來,才發現你我束手無策。

(責編:黃玲麗、陳鍵)

深度原創

特別策劃

    第二屆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戰“疫”內容科技大賽 首屆人民網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網內容科技創業創新長三角決賽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