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創投

再現“奔私潮” 專業人士助力私募更成熟

何思

2019年03月11日08:36  來源: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圖虫創意 圖

  “逢高奔私”或許並不是最佳時點,但具備專業知識的投資人士加盟,或能促使私募行業更加規范與成熟。

  “公募管理制度嚴格,激勵機制相對較少,市場回暖都想利益最大化,所以造成了公募人士‘奔私潮’。”上海某私募機構一位副總經理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

  今年A股的上漲行情再度吸引優秀人士“奔私”。有人二度“奔私”,有人曾輾轉多家公募,有人曾在券商與公募之間多次徘徊,有人曾在一家公募基金公司堅守12年,但他們最終都選擇了創辦私募公司。

  業內人士稱,“逢高奔私”或許並不是最佳時點,但或為施展抱負,或為追逐財富與夢想,私募行業都具有較大的吸引力。而具備專業知識的投資人士“奔私”,也能促使私募行業愈加規范與成熟。

  兜兜轉轉終入私募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備案的184家私募機構中,至少有8家的法定代表人曾在公募基金公司任職過。

  有人選擇二度“奔私”。中國証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信息顯示,3月7日,証券類私募“寧波廣因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備案成功,其法定代表人趙詣此次為第二次“奔私”。

  從履歷上看,趙詣於2013年進入銀華基金公司任量化投資部助理研究員。一年多后離職“奔私”,加入証券類私募“長豐眾樂(深圳)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任職量化投資部投資經理。一年半后回流公募,在匯安基金公司任量化投資部總經理,但僅過了10個月便離職。6個月后,趙詣成立了自己的私募公司。

  有人曾相繼在三家公募基金公司中任職。如“寧波梅山保稅港區薈金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陳上,該機構於今年2月1日備案。從履歷上看,陳上在基金行業從業僅5年多,但已輾轉3家公募基金公司。2013年7月,陳上成為長盛基金公司的一名基金會計,一年半后,陳上作為研究員進入前海開源基金公司,又過了兩年多,其成為鵬揚基金公司股票投資部的一名研究員。一年后,陳上成立了自己的私募公司,任總經理。

  “奔私潮”也席卷了公募行業的“老兵”。如在公募行業已有14年從業經歷的歐慶鈴,其擔任法定代表人的“上海岸麒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已於今年1月29日備案登記。從過往經歷來看,歐慶鈴進入公募行業的起點較高,在廣州証券研究中心擔任常務副總經理三年后,其於2002年來到金鷹基金公司,任了5年的研究總監兼基金經理。隨后4年,在萬家基金公司擔任投資總監兼基金經理,此后,其以副總經理兼投資總監的身份進入申萬菱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任職不到4年后暫別公募行業,開啟“奔私”生涯。

  而有人則在券商與公募之間多次輾轉,如“上海崇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賀煒。賀煒於2001年初至2005年初,相繼在長城証券和漢唐証券,分別任研究員和高級研究員。隨后,入東吳基金任了半年的高級研究員,便又回了証券公司——國都証券任高級研究員,一待便是3年。此后,於2008年在交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前身是交通証券有限公司)任北京研究部負責人,5年后進入華夏基金,兩年后“奔私”。

  也有人曾堅守一家公募基金公司達12年之久。如1月16日登記的“北京璞象資本管理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陸濤。資料顯示,陸濤於2006年進入華商基金公司,用了8年的時間從運營保障部總經理,晉升到總經理助理兼運營總監,再到副總經理一職。而任職4年后,陸濤便離開,創辦了自己的私募公司,並出任總經理。

  此外,今年有不少原公募基金公司的高管選擇了“奔私”。如2月26日,匯添富基金公司指數量化投資部原總監楊健、中海基金投研中心原總經理兼投資總監呂曉峰,均備案了自己的私募公司。2月1日,嘉實基金人工智能投研中心原副主任杜昕,備案了其私募“浙江海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促進行業步入成熟

  確實,在私募的“九大派系”中,券商派、公募派的私募基金經理人數較多。好買基金網數據顯示,私募基金經理的履歷背景大致可分為九類:券商、公募、民間、期貨、保險、海外、實業、 媒體、學者。其中,在有統計數據的1351位基金經理中,有384位出身券商,佔比近三成,而公募派有195人,佔比約14%。

  業內人士稱,公募、券商人士“奔私”的優勢明顯。資深私募分析人士陳熙偉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其實有券商、公募背景的人,無論奔私,還是改做創投等產業,都自帶很強的行業背書,這是一些半路出家做私募的人很難具備的無形資產,更有甚者,是已經在公募、券商平台上積累了豐富的資源,需要更自由的平台進行管理變現,那麼奔私是一個直接對口的通道。”

  而具備專業知識的投資人士“奔私”,將促進私募行業向規范化方向發展。証券市場專業人士王斌偉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券商人士和公募人士選擇“奔私”的邏輯是類似的,都是機制、激勵和考核的因素。“相對來說,私募的這幾個因素更靈活些,當然結果不會是每個奔私的都很好,也會出現平台磨合的問題。如果有這樣的專業人士奔私,對於私募的長期發展肯定更有利些。”

  但是,“奔私”需理性。卿雲投資總經理楊振寧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現在的‘奔私潮’顯然是因為行情,去年還有經營困難的私募回流入公募,如今又開始有‘奔私潮’,也是客觀地反映了目前的情緒面,對未來較有信心,市場也比較火熱。”

  楊振寧認為,在這個時點進入私募行業並不是特別合適,原因有二:一是從某種程度上說,一家私募經過熊市的磨練,可能會有更好的生存能力﹔二是現在“奔私”的經營成本較高。在市場比較火爆的情況下奔私,入市點位較高,各方面的心理預期,包括個人的預期、團隊的預期,尤其是他所接受的客戶的心理預期都比較高,因此管理人遭受的壓力較大。在這種情況下,心態能不能調整得好,能不能應付市場未來有可能的調整,尤其是寬幅的震蕩,都是一個考驗。

  而對於私募行業來說,越來越多的專業人士入局,能推動行業步入成熟。“無論是從市場的角度,從研判的能力,還是分成的激勵方式來說,私募都有助於把優秀從業人員的積極性充分地調動起來。”楊振寧進一步解釋說,“如果(想要奔私的)是一個年輕的、比較有作為的、想終生投身於中國資本市場的人,那麼私募是一個很好的磨練和兌現的平台。他以一個創業者的身份,出來自己做(資管業務),就是為了更好地去兌現和施展抱負。我覺得如果中國能出來一大批很優秀的私募的話,那也是代表了中國資本市場的成熟。”

(責編:韓穎、張晨)

深度原創

特別策劃

    第二屆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戰“疫”內容科技大賽 首屆人民網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網內容科技創業創新長三角決賽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