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創投

邁入2019年的創投圈,募投退三大環節將何去何從?

張國鋒

2019年01月07日08:36  來源:証券時報網

對於創投圈而言,剛剛過去的2018年可謂值得“載入史冊”。

在這一年中,他們經歷過“至暗時刻”,又在年末迎來曙光。在過去這波寒潮中,頭部VC/PE機構和創業企業,都比以往任何時刻更加受到關注。而一些“混雜”於繁榮時期的尾部機構和企業,則逐漸面臨生存危機直至被淘汰。

時間邁入2019年,“理性”、“更加謹慎”等關鍵詞或許成為了創投圈內的共識。過去一段時間的分化現象,或許會愈演愈烈。

募資難危機未解,投資環境更嚴峻

在2018年全面爆發的募資困境,2019年或許仍會延續。

根據《投中資本年度報告》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的基金募資規模比2017年同期大幅下降66%。從資金構成的角度來看,造成募資難的主要原因包括《資管新規》的落地以及A股的持續低迷,前者導致高淨值個人與銀行系資金減少,后者則直接導致上市公司層面流入股權市場的資金減少。原本充裕的資金面在多個渠道嚴重受限,機構面臨異常艱難的募資環境。

目前市場消耗的資金大部分是過去兩至三年內已募集的存量,近期募資難的效應恐怕還要經過半年到一年的延遲才會進一步顯現。可以預見,2019年的投資環境將更加嚴峻。

與此同時,《資管新規》的落地讓個人LP投資門檻變高,大批未在股權市場獲得預期收益的個人LP也開始離場。

在這種情況下,市場的兩極分化持續加劇,頭部VC/PE機構的話語權變得更強,一些頭部基金如紅杉、IDG等均逐漸開始向LP拓展,涉足母基金領域。除了能夠更好地儲備基金,更有利於機構實現對細分領域的滲透。因此,不難預測,在2019年,LP將持續向專業化發展,散戶出清,這也是中國股權市場逐步成熟化的一個表現。

在傳統資金渠道好轉概率不大的情況下,2019年,一些新的資金渠道有望導入股權市場,例如被投企業極有可能轉變為LP的角色,與之前的資方一起參與投資,實現資金的回流。

這種跡象或會以兩種形式出現,一是被投企業實現退出,獲得了財富升級,轉變為高淨值個人,成為投資機構的LP。例如,今日頭條張一鳴/美團王興/鏈家左暉等都已轉變為源碼資本LP﹔另一種是頭部標的企業由於2018年投資的“頭部效應”,吸納了大量超出運營需求的資金,有剩余資金可用於投資從而擴大自己的生態圈。

現金流成投資關注重點,模式和技術須雙向驅動

《投中資本年度報告》數據顯示,2018年投資金額雖比去年有所增加,但投資筆數下滑近15%,比往年通常的5%的增速明顯放緩。而募資端仍然“愁雲慘淡”的情況下,2019年投資人出手或許將更加謹慎。

估值回調是2018年大部分VC/PE機構都在等待的事情,跨年之際,2019年估值會回調到何種程度仍是圈內都關心的問題。面對這種不確定性,創業者唯有調整心態,做好繼續應對資本寒冬的准備。

在經歷前段時間的瘋狂爭搶項目之后,投資機構都進入了“冷靜思考”周期。2018年投資機構注重退出的安全邊際,而2019年則會將風控前移,更關注項目的前期篩選,如提高投資標准及對標的的盡調要求、提出更為嚴格的投資條款等等。而這些都會導致投資決策流程拉長以及與創業公司博弈的難度加大。

必須要強調的是,當前盲目燒錢換市場的時代已過去,現金流成為了投資人關注的重點。過去投資機構並不硬性要求企業盈利,通過不斷燒錢來換取市場規模增長,即使不盈利,也可以在一級市場獲得足夠資本之后再登陸二級市場變現。

但現在這樣的邏輯已不可復制,一方面是由於這種方式建立起來的壁壘成本過高,另外現實也証明了“燒錢”模式下的用戶忠誠度並不高,很容易被模仿而再次陷入“價格戰”。因此,投資機構轉而看重公司是否可持續造血,帶來充足現金流。

梅花創投創始合伙人吳世春認為,燒錢的創業模式已不再被市場和機構看好,務實地去尋找高頻、剛需的創業機會才有可能收到資本的青睞。以中國如此巨大的經濟體量來說,仍然存在大量的創新機會,未來十年依舊是創業者的黃金時代。

與此同時,隨著模式創新紅利衰退,未來模式和技術創新必須雙向驅動。未來創業的壁壘隻會越來越高,草根創業更為艱難,過去大眾創業的盛況一去不返。新技術搭載相匹配的商業模式,將獲得投資機構的青睞。

毅達資本董事長應文祿在第十八屆中國股權投資年度論壇上就表示,創投機構應該集聚各種社會資本投資領先科技,應該去投資人工智能,生命科學,機器人,5G,雲計算和智能制造,如果在這些產業方面加大布局,相信一定會分享到科技成長帶來的紅利。從科技的布局生態,到科技成果的利用,這是一條漫長的道路,所以一定要發奮圖強,一定要有耐心去投資,這是當下和現在開始必須要出發的路,科技投資是一場不能輸的戰役。

IPO收益效應減弱,並購退出或成主流

2019年或將是基金的集中退出期,大量2010—2013年間成立的私募基金已面臨必須退出的節點。此外,政府引導基金自2014年起高速發展,也有大量資金正等待退出。而在資管新規影響下,不少銀行投資項目也面臨著退出壓力。

從資本回報絕對值來看,IPO依然是最優的退出路徑,並購其次。但2018年以來,境內IPO的規則逐漸變嚴,盈利空間持續壓縮﹔海外市場IPO估值優勢不再,市場對新股投資趨於避險,破發潮恐成常態﹔同時,在減持新規沒有放鬆的背景下,許多A股上市企業的投資機構無法按計劃實現退出。即使在境外上市過了6個月解禁期就可以出售,也通常因為股票流動性差和后市低迷,導致機構退出困難。從操作難度、回報周期及上市回報率等多方面來看,IPO退出的優勢都在逐漸減弱。

2018年A股IPO數量出現了大幅度下滑,全年首發過會企業僅111家,比去年下降71%。在當前A股的發行制度下,機構退出周期長、難度大、不確定性高。中概股看似盛世的背后,卻面臨著日益常態化的“破發”窘境,市場資金目前對新股的投資已是十分謹慎,港股IPO在2018年甚至出現了沒有基石投資人的情況。

對於尋求IPO退出通道的投資機構來說,未來回報空間也遭到大幅壓縮。2018年已有不少新經濟獨角獸在二級市場表現慘淡,導致最后一輪進入的投資機構不得不面臨浮虧的窘境。IPO是否還是新經濟企業的最優資本路徑或需重新評估。

科創板則被視為境內IPO的“拯救者”。在業內看來,科創板和試點注冊制的提出,實際上是在A股IPO通道收緊的當下為初創企業提供了可行性更高、周期更短的選擇,也為投資機構提供了更為市場化的退出渠道。

國中創投首席合伙人、CEO施安平表示,隨著科創板的推出,中國創投行業將會迎來一個新的歷史機遇。屆時,可能會有大量資金涌入創投行業,這有利於解決“募資難”。“我們要抓住這個機會,為被投企業走向科創板做好服務。”

不過,企業想要登陸科創板,不僅行業屬性是硬指標,與目前主板不同的保薦及發行安排也可能導致IPO價格被壓低,制度和未來市場的流動性皆存在不確定性,在對新渠道保持期待的同時也需要准備其他出路。

要實現真金白銀的退出,並購可以說是當下最靠譜的路徑,預計2019年會成為並購的大年。

業內已經有所察覺。應文祿認為,抓住金融資產布局的機會,抓住上市公司重組、並購、整合的機會。目前上市公司重組委並購審批的節奏在加快,如果當下積極參與上市公司的重組、並購和整合,可能是一個前所未有的窗口期。

2018年,國內二級市場進入下行周期,很多上市企業估值也跌近歷史低點,但並購市場卻依然活躍。2018年三季度起,從審核速度、可並購資產和方向、模糊地帶監管和創新方案涉及、信息披露四大層面對並購重組和再融資政策進行鬆綁,利好不斷。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的政策改革仍未有觸及並解決到並購資金端受限的問題,減持新規在2018年也沒有出現放鬆的跡象。2019年,監管層面會否有放寬的動作仍需觀望。

與此同時,“控股型投資”現象在2018年已有顯現,2019年或許會出現更多類似案例。目前一二級市場估值倒挂情況顯著,小市值公司在市場上的比例不斷上升。一些細分行業的上市公司,估值甚至低於同賽道的一級市場企業。因此,二級市場越來越吸引資本的大舉並購。

在現行政策背景下,基金自身謀求上市基本無望,有實力的機構通過並購等途徑成為企業的實控人或二股東,則可以較低的交易價格間接獲得上市平台。借助二級市場平台,機構可為自身提供流動性,也方便其整合體系內的產業資源,通過收購或參股其已經投資的項目,為自己打通退出渠道。控股型的投資方式使得資金的管理權更為主動。

基石資本董事長張維認為,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中國的PE機構參與控股型投資的機會主要出現在有整合機會的非新興行業,有解決代際傳承、完善公司治理等需求的企業中,資本的驅動可以加速行業的整合速度。與此同時,如果在產業上有持續的布局和投資,即能掌握控股型投資的產業運營平台,又能掌握上市公司的資源,就可以完成証券化,這不失為一種正確的選擇。

(責編:黃玲麗、張晨)

深度原創

特別策劃

    第二屆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戰“疫”內容科技大賽 首屆人民網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網內容科技創業創新長三角決賽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