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創投

共享汽車“江湖告急”

張珩 肖逸思 張力克

2019年01月07日08:19  來源: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繼共享單車退潮之后,共享汽車行業似乎也將迎來“寒冬”。

近期,共享汽車公司途歌接連被曝出資金緊張、運營困難等問題,大量用戶押金難退。

實際上,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共享汽車公司的境遇遠比外界想象中艱難。自2017年友友用車垮台之后,2018年已有EZZY、麻瓜出行、巴歌出行等多家共享汽車公司宣布停止運營;而在途歌爆發資金危機的一個月前,試運營一年的美團共享汽車也宣布暫停試點。

一年內,多家共享汽車公司宣布倒閉,引發不少業內人士對共享汽車商業模式提出質疑:共享汽車還會好嗎?

途歌危機待解

近期,共享汽車公司途歌業務幾近停滯,多地運營車輛正在加速退出市場。

途歌創始人兼CEO王利峰承認,途歌將其整個地勤、員工和車輛都做了一些調整,之前北京運營車輛較多,最多的時候有1800輛,現在隻剩下300輛不到,且有很多還被上鎖以及貼上“欠錢不還”的字條,幾乎無車可用。

為解決困難,王利峰表示途歌將在組織結構、業務模型等方面進行重大調整。但是,這無法解決當前用戶對途歌的不信任問題,不少用戶已經向途歌申請退還押金。

同時,因上門退款用戶過多,途歌北京分公司辦公場地也將於1月7日改造成專門的用戶接待中心,處理用戶投訴、退押金等問題,辦公將全部集中至北京中關村,而其他業務所在地(西安、成都、深圳等)的辦公場所早已“人去樓空”。

“等途歌脫困后,會陸續投入更多新的車輛;途歌不是說不做了,我們還在運營,並且保留了技術平台、用戶數據以及少量的車。”王利峰安撫到場的用戶。

但一個途歌退押金維權群的群主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王利峰根本沒提到具體何時退還押金,他只是在拖延時間,現在沒有人願意接盤途歌。”

1月2日,未退押金用戶將途歌CEO及大股東王利峰圍堵在了北京六裡屯派出所,質問其押金退還情況。面對群情激憤的用戶,王利峰坦誠,途歌的確沒有做到正常退押金,但也並非如北京分公司登記退押金人員所說,每天隻退15個用戶,而是對於上門登記退押金的用戶,擁有每天15個名額的優先權,其余用戶退款順序以APP提交時間為准。

但是,針對具體押金退還時間等,雙方仍協商未果。

背靠大樹好乘涼

相比之下,擁有“巨頭”支持的共享汽車公司的生存情況明顯要好上不少。譬如,背靠上汽集團的EVCARD去年的運營車輛超過4.2萬輛,同時,力帆旗下盼達用車的車輛規模在2018年末也超過了2萬輛,兩家企業均處在快速增長期。

EVCARD總經理曹光宇曾經向媒體坦誠,這注定是一場“重投入的持久戰,市場到2020年發展到一定規模,市場主體健康運行,才能夠看清楚盈利模式或者(達成)盈虧平衡。”

業內人士表示,共享汽車現在依然處於“燒錢”階段,想要在短期內盈利不現實。在此大背景下,擁有巨頭背景的共享出行公司明顯“先行一步”。

汽車分析師孫少軍表示,在過去的數年中,國內汽車廠商生產了大量純電乘用車,許多在市場上無法被私人消費購買的車輛,大多被大汽車集團成立的共享汽車公司內部消化。

GoFun出行CEO譚奕曾經指出,由於“雙積分”政策及新能源汽車補貼的緣故,前幾年國內車企生產了大量純電動汽車,它們也因此進入了共享汽車領域。歐拉車享CEO蔣超也曾經向媒體承認,電動車市場需求不足導致產品大量流入共享汽車領域。

“為了獲得補貼,車輛低價甚至無償在內部流轉的情況也存在。”另有業內人士表示。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市場上存在有大約400家共享汽車公司,“以獲取補貼為目的成立的共享汽車企業不在少數。”蔣超認為。

成本高昂

實際上,租車率和運營成本是“硬幣的兩面”,國內的共享汽車公司時常陷入“租車率越多,運營成本越高,虧損越發嚴重”的窘境。

去年倒閉的EZZY的創始人付強曾經表示,EZZY過於關注用戶體驗,為此付出了高昂的成本,如果消費者每一單的出行價格在30元,那麼運營成本將高達60元。此前,在途歌進入上海市場時,記者曾體驗過其用車服務,發現即使不計算停車費,途歌對於客戶的補貼也佔總成本的4成。

此外,共享汽車還需要承擔高額的汽車購置成本。共享單車的採購成本約為數百元,而汽車的採購成本則高達數萬元,並且還需要配備上萬元的商業保險。

記者查詢公開資料發現,以盼達用車為例,即使是價格較為便宜的力帆330EV,其補貼后售價也需要5.38萬元;部分公司使用的寶馬i3車型,其市場價格更是高達40萬元。共享汽車公司成本之高可見一斑。

除了車輛本身的“沉沒成本”,共享汽車還被坊間稱為國民素質的“照妖鏡”。

孫少軍對記者表示,運營方同樣不會公布運營汽車的質損率,“這個數據也很不好看”。EVCARD運營維護團隊曾經向媒體稱,一些用戶會偷走座椅套、腳墊甚至是裝行駛証的藍皮套;另外,汽車內部的清潔、充電裝置破損也是大問題。為此,EVCARD每月需要對車輛進行4次大清洗,每天晚上還要進行汽車內部清潔。

在孫少軍看來,“這還不是最夸張的事情”。曾經有共享汽車公司向他反映,部分共享汽車使用者的素質堪憂,有用戶將運營車輛停在鐵路上,險些釀成嚴重事故,這種行為比用戶直播將小黃車扔進河中更為惡劣。

以上問題並非中國市場的特性,即使在提前20多年開展業務的歐洲市場上,汽車損壞的問題依然難以解決。

譬如,巴黎共享汽車Autolib在2011年正式開始運營,但在去年8月宣告結束運營。據當地媒體報道,Autolib車輛被大量破壞,維修成本非常高。不僅如此,車內環境也臟亂不堪,即使有專門的車輛清潔人員和維運人員清理維護,也難以維持最初的用戶體驗。由於運營車輛臟亂差等問題,Autolib遭到了用戶和市民抵制。

隨著Uber等網約車的興起,加上Autolib取車用車的不便,累計燒掉3億歐元的Autolib終於無法堅持下去。數據顯示,Autolib單車每天使用次數僅為4.5次,按照日租會員每半小時9歐元的租賃費計算,租金根本無法抵消運營成本。

對於共享汽車市場出現的種種問題,易觀汽車出行分析師余目向《國際金融報》記者總結:“共享汽車公司面臨的難題非常多,譬如車輛採購成本、運營成本巨大;同時,資金短缺導致公司難以布局足夠多車輛,無法實現用戶便利取車,進而導致單車租車率不足;再加上創業公司沒有資金和低成本布局車輛的優勢,自身又沒有造血能力,一些共享汽車公司因此難以生存。”

商業模式有缺陷

與共享單車一樣,共享汽車並不是全新的經濟模式。早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共享汽車的雛形就已經在歐美國家出現。

1999年,美國共享汽車的代表公司Zipcar成立,並於2011年在納斯達克上市,首日市值即破10億美元。但是,在接下來不到兩年的時間內,Zipcar就被美國三大傳統租車公司之一的安飛士收購,收購價格僅為4.91億美元,不足首日市值的一半。

從Zipcar的財報來看,公司在被收購之前面臨巨大的競爭壓力,財大氣粗的傳統出行巨頭紛紛上線分時租賃業務。Zipcar在車隊規模、運營效率等兩大重要指標上都落后於傳統巨頭。2012年,Zipcar的資產負債率高達50%,資金流嚴重不足,且車隊運營成本佔據總成本的6成以上。

當前,中國市場的共享汽車公司也面臨著類似的難題。

孫少軍向《國際金融報》表示:“共享汽車公司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租車率。如果租車率無法達到平衡值,車隊的運營成本將高到共享汽車公司無法承受。國內廠商還沒有哪家公開過平衡值數據。”

目前,共享汽車的租車率並不樂觀。普華永道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共享汽車單車平均每天虧損在50元至120元之間。

“在開始創業的時候,這個市場的前景看上去非常誘人。”友友用車前聯合創始人李宇回憶道。在業務大規模鋪開前,友友用車在北京進行了小范圍測試,測試結果非常喜人,高峰期常常會發生15個人搶一輛車的場景,這極大增強了李宇的信心。但是,一些普遍存在的問題壓垮了共享汽車企業。

以EZZY為例,付強曾經算過一筆賬:EZZY在運營末期共有不到200台車,包括公司租賃的奧迪A3和寶馬i3,其中奧迪A3單車每天完成8單可保証收支平衡;寶馬i3因需要充電等原因,其運營效率低於奧迪A3,同時支出成本高於奧迪A3,這直接拉高了公司的運營成本。付強表示,EZZY每月的運營成本在160萬至200萬元左右。

但是,EZZY的用戶活躍度遠不能滿足收支平衡的需要。EZZY后期的“人車比”大約為20:1——即20名活躍用戶對應一部車輛,而該比值至少要達到50:1這一生死線。另外,EZZY車隊的規模相對較小,按照付強的測算,至少要1000輛才能實現收支平衡。

風口期已過

業內人士表示,接下來,共享汽車行業將面臨一場“洗牌”。

國內共享汽車行業興起和快速發展是在2015年和2016年,2017年便進入了爆發期,共享汽車創業公司如雨后春筍般冒出,數量超300家。余目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當時共享汽車屬於投資風口,那時候隻要打著共享的旗號,都容易融資,特別是途歌這種市場潛力大的。”

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中國共享經濟行業迎來超千億元的融資,其中共享汽車共獲得融資超700億元,且當中大部分投向了創業公司。譬如自成立以來,途歌融資路徑較通暢。2016年,途歌獲得A輪投資2500萬元;2017年,途歌共進行兩輪融資,融資額超1.9億元;2018年初,途歌再度獲得近1.8億元的投資;2018年10月,途歌又對外宣布完成千萬級美元融資,但並未透露具體融資額。

共享汽車發展的關鍵在於可持續的商業模式,這已經成為行業內共識,這同時也是行業的痛點。余目表示,“目前,共享汽車車輛採購成本(如折舊)以及(停車,油電,保險等)運營成本巨大,但同時又面臨資金不足的問題,難以布局足夠車輛實現便利取車,導致用戶體驗不足,單車使用頻次較低。”

收益難以覆蓋成本,共享汽車“燒錢”的運營模式嚴重依賴融資,余目指出,一旦失去持續的資金來源,便會爆發資金鏈斷裂危機,特別是創業公司,相比傳統車企來說,沒有車輛和資金上的優勢,又沒有自身造血能力,因此更難以生存,行業洗牌將從創業公司開始。

一位接近途歌的業內人士稱,途歌在准備C輪融資,但沒找到合適的投資人。

另有一家投資公司的內部人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2018年下半年開始,共享汽車投資持續降溫,准確來說,其投資風口期已經過了。

在余目看來,一開始,資本追捧共享汽車行業,共享汽車便成為了“風口上的豬”,但“王利峰們”似乎高估了資本市場對他們的信心,高估了消費者需求,而低估了運營的成本,所以風口過去后,摔死的也是“豬”。

在蔣超看來,共享汽車誰都能做,但並不代表誰都能做下去。一部分共享汽車企業依然是傳統的門店租賃模式,不具備互聯網思維,無法精確測繪城市熱點,僅依靠人工觀測會嚴重影響企業的盈利。面臨競爭,持續的“燒錢”無法維持現有的商業模式。小型共享汽車企業更加適合加盟某些大平台,成為區域性的地方維運團隊,“未來將是巨頭的市場”。

(責編:黃玲麗、張晨)

深度原創

特別策劃

    第二屆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戰“疫”內容科技大賽 首屆人民網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網內容科技創業創新長三角決賽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