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創投

“保障+科技”驅動險企新變局

唐燁

2019年01月02日08:26  來源: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如果說2018年保險業的關鍵詞是“回歸本源”,那麼2019年或許大家都在尋找“破局之道”。

展望2019年,健康險大有可為;科技賦能金融進行時,保險行業的科技東風也越刮越烈,傳統險企和互聯網險企前赴后繼,行業迎數字化轉型新時代,技術紅利進一步顯現;外資險企不斷從舞台邊緣向中央邁進;險資專項產品不斷落地,發揮長期投資優勢;保險代理人向精兵路線轉型;商車費改進一步深化;利率下行壓力加大……

新的一年,走得遠和走得有力同樣重要,逆水行舟,我們砥礪前行。

順勢上揚

近兩年來,銀保監會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引導保險行業回歸保障本源、嚴控風險。在此背景下,保險機構積極轉型回歸保障。

從2018年的保費收入數據來看,產品結構調整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果。

一方面,截至2018年10月,在人身險保費負增長的情況下,健康險和意外險保費收入逆勢上揚。銀保監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1至10月,健康險原保費收入4714.01億元,同比增長22.69%;意外險原保費收入915.34億元,同比增長18.89%,遠超過壽險業務-1.85%的保費增速,穩定了行業整體發展。

另一方面,健康險業務佔比不斷提升。

截至2018年10月,健康險原保費收入佔人身險行業原保費收入的20.18%,較2017年同期提高了約4個百分點。由此不難看出,近年來保障類產品在行業中的佔比不斷增加,發展空間巨大。

再加上我國客觀的醫療保障環境對健康險的需求越來越大,相互寶、電影《我不是藥神》刷屏,都清晰地表明健康險需求旺盛。業內人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以健康險為代表的保障型險種在2019年仍大有可為,健康險保費將繼續維持超行業的增速。

對此,新華保險相關負責人向《國際金融報》記者透露,2018年公司已經完成了保險產品的保費結構和年期結構的調整,現階段以及2019年還將繼續進行產品結構調整,將保障型產品作為主要產品,逐漸減少理財型產品,並持續重點發力健康險,堅持以風險保障業務作為核心業務,加速推進“回歸保險本原”的轉型之路。

科技東風

2018年,保險與科技加深融合,從互聯網保險階段大步跨向保險科技(InsurTech)階段,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雲計算等新興技術開始在保險各領域、各環節全面賦能。

這一年,保險科技逐漸成為驅動行業變革的基本力量,從后端保險技術的優化升級起步,已經延展至保險產品、業務模式的創新以及保險機構內部運營管理流程的優化,對整個保險市場、保險機構和服務方式都產生了重大影響。

這一年,保險科技領軍企業眾安科技進一步發力,運用新興技術創新保險產品設計,以互聯網生態場景為基礎開發了眾多新險種;傳統保險機構轉型保險科技,作為典型代表的中國平安,堅定目標“金融+科技”,從資產驅動轉型科技驅動。

展望2019年,保險科技又將如何賦能保險行業?是否將開啟新一輪變革?

“在未來的一年內,保險科技將給保險行業帶來全產業鏈的顛覆性變革!”復旦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系主任許閑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大膽預測。

他指出,從前端保險公司的獲客、保單的設計,到保險中端,如費率的計算、精算理賠,再到后端保險公司的內部管理體系,整個系統都將隨著保險科技的深度賦能出現翻天覆地的改變。

具體如何改變?許閑舉例補充道,比如未來保險平台可能都會通過人工智能來獲客,保險消費者可以直接通過和機器人聊天,咨詢保險相關的問題,還可以通過機器人推薦適合消費者的產品。再比如保險公司都可以全方面應用語音技術,加強公司各個部門之間的信息互通,在各個環節更默契地配合,營銷員還可以運用雲端來銷售產品。

除了在傳統保險業務范圍內的變革外,許閑表示,保險科技還會開拓新的領域,比如原來保險公司不可保的一些風險,在科技的作用下,很有可能會變成可保的風險。

對於保險科技推動保險行業變革的實現形式,上海浦東改發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劉斌給出了答案。劉斌對《國際金融報》記者指出,2019年保險科技將繼續賦能傳統保險業務,提升傳統保險效率,優化保險業務流程,促進保險產品創新,推動保險觸達更廣泛的群體,將主要通過兩種形式來實現:

一方面,險企間的競爭持續促進變革。傳統保險機構會面臨以BATJ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以及新興保險科技企業的全方位競爭,互聯網巨頭和新興保險科技企業憑借流量優勢和技術以及商業模式優勢蠶食傳統保險公司的市場份額,從而推動傳統保險公司向保險科技轉型,實施數字化、智能化戰略,加快應用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以及區塊鏈等新興技術,從而推動保險機構的業務組織模式、業務流程、產品類型等方面的變革。

另一方面,多方合作有效推動變革。傳統保險企業和互聯網巨頭以及新興保險科技企業各有優勢,並且在一定程度上會通過合作來實現優勢互補,共同推動保險行業變革。比如傳統保險機構擁有品牌、客戶資源、數據、產品和全方位服務優勢,互聯網巨頭則擁有流量、創新意識、客戶體驗以及技術優勢,新興保險科技企業則會在某些垂直細分領域形成自己獨特的技術能力,各主體之間的合作更能夠實現多方共贏,為客戶創造價值。

劉斌還預測,上述兩種實現形式,將會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成為保險科技推動保險行業變革的主要模式。

而作為保險科技時代下的直接受益方,中保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曹景敏對保險科技更是有著深切的體驗。曹景敏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保險科技對保險行業的影響是巨大的,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對於哪一個行業都是如此。正是由於保險公司逐漸加大保險科技方面的投入,保險消費者的體驗感才越來越強,特別是在健康險領域的理賠、支付等方面。

他直言,目前小公司基本無需再投入大的人力物力去做保險科技方面的研發,很多保險科技需求,大的互聯網平台都已經做好。而且這些平台的技術方向也從銷售服務層面轉型升級到了后援支持層面,這對整個保險行業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隨著保險科技在保險行業的覆蓋面越來越廣,很多小企業的經營成本下來了,效率提高了,規模利潤也大了。

“在保險科技領域,如果能打破醫院、社保,商業保險、車商等傳統領域的核心系統對接,利用現在的大數據技術,給保險消費者整個流程的大數據體驗,也就是說,消費者在家裡,所有的保險服務都能有最佳的體驗效果,這就是對保險行業最大的貢獻。”曹景敏言語間充滿憧憬。

(國際金融報記者 唐燁 見習記者 羅葛妹)

(責編:黃玲麗、張晨)

深度原創

特別策劃

    第二屆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戰“疫”內容科技大賽 首屆人民網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網內容科技創業創新長三角決賽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