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創投

民企融資痼疾何解?業內稱需技術與制度平衡發展

閆雨昕

2018年12月13日08:49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12月12日電(閆雨昕)我國民營經濟在改革開發四十年以來的蓬勃發展,對於穩經濟、穩金融的意義不言而喻。但是在發展過程中,民營企業難免遭遇一些例如交易成本高、信用風險大等難題。金融領域相關人士們如何推動民營企業金融服務邁上新的台階?在12日舉行的“第十三屆21世紀亞洲金融年會”上,與會人士給出了各自的思考。

金融市場融資來源需多樣化

今年下半年以來,我國金融部門在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方面各出實招,出台了多方面的支持政策。而在民企的金融服務得到一定程度改善的同時,仍存在目標要求與配套措施的錯配、業務發展與風險防控不平衡等“痼疾”。

“目前,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焦點仍在傳統信貸上。”在興業銀行行長陶以平看來,企業金融服務需求多元化、綜合化的趨勢其實非常明顯,越來越多的企業需要通過金融市場來增加多樣化融資來源,包括通過發債來改善融資結構,通過資產証券化來盤活存量、優化增量,通過權益性融資來降低杠杆水平、增強長期限資金運用能力等。在這方面,可以改進、提升的空間很大。

針對此,他認為,需要大力發展直接融資等宏觀導向和政策要求,在加大治理金融亂象、防范金融風險的同時,持續深化金融改革,進一步完善金融基礎設施、培育金融市場,鼓勵商業銀行創新發展,在加大傳統信貸投放的同時,以更多樣化的直接融資工具和手段,更好滿足民營企業的多元金融服務需求。

著眼於整個金融體系,央行研究局巡視員王宇認為,中國的金融體系存在著一個結構性矛盾,這個矛盾就是直接融資不夠發達,仍是一個銀行主導型的金融體系,並且銀行主導表現為大銀行主導,而大銀行偏好大企業,全世界都一樣。因此,下一步要大力發展中小企業,就必須發展民營金融機構和中小銀行,建立一個大、中、小金融機構共同發展、健康發展的金融機構體系。

技術與制度平衡發展中解決小微難題

近年來,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科技的賦能,有效降低了運營管理成本,提升了銀行服務效率,也為經濟健康發展提供更好保障。

中國銀行業協會黨委委員、副秘書長張亮表示,截至2017年末,主要銀行業金融機構網銀、手機銀行賬戶數已達32.8億戶,主要電子交易筆數替代率平均達到79.6%。包括城商行、民營銀行在內的中小銀行通過小微金融部、網絡金融部、直銷銀行等內部部門及直銷銀行子公司等形式提供線上信貸服務。大型銀行通過成立普惠金融事業部,戰略性拓展普惠金融也成效顯著。

北京金融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范文仲在談及民營企業融資難題時則表示,真正解決小微民營的問題不是設立一個機構,而是解決信息不對稱、交易成本高等“技術問題”。而與此相應,監管也將發生變革。

“前期我們談論是在合規層面談科技,未來是在監管技術層面談科技。”范文仲表示,監管機構未來將會具有巨大的數據採集能力,在每一家被監管的金融機構都要留有數據的接口。每一些區塊鏈都有監管的節點。“監管變的非常透明,監管成為每個行業數據的‘大腦’。這樣才能夠真正對大數據未來的金融行業進行管理。”范文仲說。

范文仲認為,金融的創新是“興於技術”,但是“成於制度”。技術的創新並非“單兵突進”,一定要做配套建設,配套體現金融基礎設施上,如大數據的管理體系,社會的信用體系建設,要認識到這些基礎設施是經濟的核心資源,數據就是核心的經濟資源。“我們要爭取技術和制度的平衡發展,這樣中國的金融創新之路才能夠持久,才能夠穩健。”范文仲說。

(責編:黃玲麗、張晨)

深度原創

特別策劃

    第二屆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戰“疫”內容科技大賽 首屆人民網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網內容科技創業創新長三角決賽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