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創投

維亞生物欲赴港上市 關聯方應收賬款激增

鄧皓天

2018年07月30日09:21  來源: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近期,電影《我不是藥神》突然讓大眾的目光投向了新藥研發,引發市場的強烈關注,再加上生物科技公司們爭相赴港上市,一時間,新藥研發成為離大眾“很近”的事物。

而維亞生物科技控股集團(以下簡稱“維亞生物”)申請赴港上市,則向人們展示了一種“不常見”的新藥研發模式。

服務換股權

對於醫藥行業來說,開發新藥是一個艱巨、漫長及昂貴的過程。藥物開發活動包括1-2年的早期研發,2-4年的臨床前、6-7年的臨床試驗,以及0.5-10年包括食品藥物管理局審查在內的供應鏈有關工作。

上述藥物開發的過程平均需要10年時間,且需要花費超過10億美元的研發成本。此外,自藥物發現開發新藥獲得FDA批准的成功率極低,甚至低於0.01%。

有業內人士向《國際金融報》表示,從全球醫藥行業來講,平均一個產品的研發確實要達到數十億美元,並非小數目。來自研制開發制藥協會(RDPAC)的數據顯示,研發一種藥物的時間需要10年到15年,而10種投入市場的藥物中隻有2種取得的收入與研發成本相當或超過研發成本。

而維亞生物主要是專注於藥物的早期研發這一塊,即1-2年的第一階段,其擁有SBDD平台(基於結構的藥物研發)、FBDD平台(基於片段的藥物研發)、ASMS篩選平台及膜蛋白靶向藥物研發平台四個方面的核心技術。

也就是說,雖然是進行新藥研發,但維亞生物的模式與大眾日常想到的不一樣。

維亞生物主要採取CFS(服務換現金)和EFS(服務換股權)兩種模式,對傳統客戶均採用CFS模式。EFS模式的目標客戶是生物科技初創公司,公司通過提供藥物發現服務或孵化服務換取客戶的股權。

簡單來說,一個客戶需要研發新藥,委托給維亞生物在某個方向上或靶向上尋找合適的化合物,進行第一步的早期研發,維亞生物提供研發服務,取得初步成果后,收取現金或客戶的股權作為報酬。

數據顯示,維亞生物2015年-2017年CFS模式產生的收入分別為6990.4萬元、8145.7萬元、12145.3萬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31.81%,EFS模式產生的收入分別為7356.1萬元、9649.2萬元、14824.5萬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41.96%。

由此可知,報告期內,維亞生物的第一大業務為EFS模式。

那麼,以服務換股權的EFS模式是否存在風險?

對此,北京鼎臣醫藥咨詢創始人史立臣向記者表示,EFS模式主要是來自三個方面的投資,如研發技術投資、設備投資、人才投資,這樣有利於維亞生物拓展市場。但是,EFS模式也存在風險,這個風險主要來自於,若被投資企業不務正業,那麼很可能會影響到維亞生物自身的經營。因此,史立臣認為以CFS和EFS運行的企業,其CFS模式的業務應佔60%,且EFS的比例一定不能超過40%。

若如史立臣所述,報告期內維亞生物EFS模式佔比已達到51.27%、54.22%、54.97%,且呈現持續上升的趨勢,其業務模式的風險或許逐漸在增大。

研發費用停滯不前

與此同時,維亞生物擁有研發人員374名,銷售及營銷人員3名,客戶服務人員4名,行政45名,高級管理層9名。2015年-2017年,維亞生物的研發費用分別為1651.6萬元、1679.4萬元、1725.3萬元,近三年的研發費用變化不大。

記者查詢維亞生物的競爭對手藥明生物的財報發現,藥明生物2015年-2017年的研發費用分別為3974萬元、5328萬元、7448萬元,較同期維亞生物所投入的研發費用多很多,且持續增加。

那麼,為何維亞生物作為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在研發費用上的投入如此少?

史立臣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對於維亞生物、藥明生物這類的企業來說,研發費用主要是看服務對象尋求的內容是什麼,如果是新型的藥物,那麼企業需要購入大量的成本、增加人員,這就會導致研發費用較高。

關聯方應收激增

此外,維亞生物還存在營業外收入較高的情況。

相比此前多家赴港的生物科技公司,維亞生物已經實現盈利。數據顯示,維亞生物2015年-2017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7356.1萬元、9649.2萬元、14824.5萬元,年均復合增長率41.96%,經營溢利分別為2124.1萬元、3202.6萬元、9177.6萬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07.86%,毛利率分別為58%、56.1%、58.1%。

值得一提的是,維亞生物2015年-2017年的營業外收入合計分別為548.1萬元、889.6萬元、4008.5萬元,佔當期經營溢利的25.8%、27.78%、43.68%,佔比呈現持續上升的趨勢。

記者查詢招股說明書發現,維亞生物營業外的收入主要來自於政府補助和出售聯營公司的權益。

對此,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一般情況下,如果一家企業營業外的收入高於20%,那麼其可能存在不務正業的情況。

另外,維亞生物的應收賬款及其他應收款項還存在大量的關聯應收款的情況,獨立性或許會受到市場質疑。

數據顯示,維亞生物2015年-2017年應收賬款及其他應收款項總額分別為1663.3萬元、2406.4萬元、3687.5萬元,其中關聯方的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賬款合計為418.8萬元、786.5萬元、1239.4萬元,佔當期應收款項總額的25.18%、32.68%、33.61%,呈現持續上升的情況。

回頭客收入佔比高

對於又一家生物科技公司赴港,史立臣表示,因為國內的研發水平較低,且客戶主要來自全球,因此這類企業赴港上市是可以預測的。

事實上,美國市場是維亞生物的第一大市場。

2015年-2017年,維亞生物由美國市場產生的收入分別為6064.5萬元、7468萬元、12839.3萬元,佔其當期總收入的82.44%、77.4%、86.61%,年年佔八成左右。

與此同時,維亞生物2015年-2017年和2018年1-4月分別為74名、107名、117名、78名客戶提供服務,其中來自回頭客戶所得的收益分別為5910萬元、6720萬元、13120萬元、5010萬元,佔當期總收益的80.34%、69.64%、88.5%、99.06%。

換言之,維亞生物的大部分收入都是來自於回頭客。

對此,史立臣向記者表示,全球十大醫藥公司中有9家是維亞生物的主要客戶,這表明,如果美國政策有變,很可能會影響其業績。

截至發稿,記者通過撥打114等途徑均未查到維亞生物的相關聯系方式,維亞生物網站也處於暫停服務中。

(責編:陳鍵、呂永奇)

深度原創

特別策劃

    第二屆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戰“疫”內容科技大賽 首屆人民網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網內容科技創業創新長三角決賽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