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創投

智能技術讓人焦慮 易觀總裁劉怡:我有“藥”

文 | 陳鍵

2017年11月17日08:14  來源:人民網-人民創投

易觀總裁劉怡。

“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現在又到了哪裡呢?”

這是朱自清對時間不知不覺流失的感嘆。但對現代人來說,讓人悵然所失的不僅是溜走的光陰,還有可能是企業的商機機會和個人的發展機會。

當大數據、人工智能新一層主升浪涌現,企業家、創業者、公司白領焦慮再起,大數據分析公司易觀的總裁劉怡卻說:我們有“藥”。

黃金時代

今天,新生代中國網民會把五花八門的互聯網應用當成理所當然的東西。但在20多年前,比爾·蓋茨認為“互聯網將在未來的信息高速公路中扮演一個配角”。中國互聯網產業同樣有一段青澀的歷史。

作為易觀的“1號員工”,像劉怡這樣的從業者得以有機會感受到那個時代互聯網既微小又頑強的“脈搏”,並伴隨它走過少年期、青春期、壯年期。

在比爾·蓋茨發表“錯誤論斷”之前的1994年的4月20日,中國通過一條64K國際專線,全功能接入國際互聯網,這成為了中國互聯網時代的起始點。彼時,遠離主城區的中關村還是北京人買電腦、光盤的首選地,站在大街上,到處可見的是拉硬軟件的板車、三輪車。

讓眾多早期互聯網創業者反復提及的是,1995年,中關村路邊廣告牌上有一句激蕩人心的發問:“中國離信息高速公路還有遠?”1999年,中華網成為中國首家在美國上市的互聯網公司。

2000年5月15號,浩浩蕩蕩的互聯網創業潮催生了“金礦”邊上的“賣水者”——易觀。劉怡入職新公司,一個朴素的想法是要做線上網民行為研究。

選工作、創事業,有時像是買股票。對股票投資者來說,成功有兩個關鍵點:選股、選時。易觀拿了一手好牌,但在當時看來,似乎又“生不逢時”。

“我一來,馬上就趕上互聯網行業第一撥‘泡沫’,包括四大門戶在內的所有客戶都沒了,而我們自己還沒形成特別明晰的計劃與邏輯,路走不通了,但還要活下去,怎麼辦?”

天無絕人之路。就是易觀創業團隊苦苦求索之時,美國的市場分析公司Gartner的高管正在爭論:一派為指責對方“為什麼想進中國”,另外一派的答案是“中國市場很厲害”。最后的折中方法是先在中國開展業務,把易觀團隊當作潛在並購對象來培養。

Gartner的優勢在於,他們有包括中國在內全球市場的硬件、軟件、服務、電信數據,有清晰、完整的創新產業研究方法論,以及成熟的商業模式。為打造易觀,Gartner的各個分析師甚至從國外趕來培訓員工。

“好老師+好學生”,最終讓易觀脫穎而出,不斷贏得發展機遇,從而有機會見証中國互聯網產業的繁榮過程。

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一波又一波的技術浪潮讓中國在該領域站到了世界前列。到2017年7月,中國3家企業進入全球上市互聯網企業市值排名前10強,9家企業進入前30強。

在這個過程中,易觀的數據與觀點成為行業引用的熱點,成為評價市場發展趨勢和企業競爭優勢的標准。作為第三方服務企業,劉怡相信,易觀所有努力是有價值的:分析師能為早期混亂、未被定義的創新產業提供專業、理性的智力支持,能幫助企業整合資源,明確方向。

未來已來

不過,大數據、人工智能時代來了。

尤瓦爾·赫拉利在《未來簡史》一書中留有這樣一個待解的設問:等到無意識但具備高度智能的算法比我們更了解自己時,社會、政治和日常生活將會有什麼變化?

孫正義談到人工智能時說,目前機器人已在某些領域比人類更聰明,未來30年,它們在大多數領域都會比我們更聰明﹔馬斯克說,為避免在人工智能時代被淘汰,人類需要成為“半機械人”……

馬雲的警告同樣驚人:如果思維不改變,30年后,你的孩子將無工作可做。為布局未來,馬雲將阿裡巴巴劃歸為大數據公司,堅持認為大數據將會對新能源、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術進行重新定義。

作為敏感度強的大數據分析公司,易觀很早就察覺到新趨勢的力量,並不斷改變、調整自身,從2012年起,易觀開始在大數據層面發力,成立技術團隊,提升技術數據的標簽含量,用技術去升級原來分析師走通的商業模式。

劉怡強調“重復性強、有規律可循、表現型的內容,越來越依靠機器去採集、分析和挖掘﹔定量預測性的,需要更及時、准確內容的,要靠大數據技術和機器算法去實現。”

反映在公司管理層面,技術可以取代重復作業崗位的趨勢非常明顯,很多常規性報告的編輯整理工作開始由程序接手,因為“連貼PPT圖表和基本的分析都可以由機器完成了”。目前,易觀工程師是分析師的兩倍。

劉怡稱,報告是一種觀點的表現形式,可讀性雖然強,但是並不全面和及時,很難快速幫助企業改善經營現狀。在互聯網的下半場,易觀需要考慮的是為企業提供更實時的分析工具來解決企業的用戶運營、業務運營的問題。

數學專業出身的劉怡介紹,分析師要尊重數據、用好數據,一個明顯的論據是,海量信息會產大量人類很難察覺的關聯結果,如果人們不能理解這種內在的關系,就不能有效商業化。這種關系的發現能力,就是AI很重要的應用方向。機器甚至會觸及到“價值觀”層面的內容,比如,常接觸“逃離北上廣”信息的人,會有獨特的商業需求。而在數據處理速度上,人更沒法跟機器比,一分鐘的優勢可能會產生效率更高的結果。

易觀有個計劃,希望基於原有成熟的系統邏輯,更好地駕馭好數據、算法,把更多的數據、技術,以及更快的商業場景部署到合作企業,幫助企業構建好除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之外的第四張表——數字用戶資產表。

這些理念造就了易觀現在的產品與服務形態,它的兩款重點技術性產品,一個負責給企業的用戶運營和管理做“體驗、掃描”,叫千帆,一個負責“開藥方、治病”提升運營效率的,叫方舟,背后用到的是大數據的資源與算法技術。

設想公司的未來,劉怡更願意說易觀是個人工智能公司。她的想法是,由機器人在家寫報告做分析,給源源不斷匯集而來的海量數據做清洗、處理、挖掘和預測,分析師則出去演講、喝茶、談客戶、解讀數據,人起到的是溝通界面和思想碰撞的作用。

對於大數據、人工智能,某位投資人曾設想過一個宣傳口號——“未來已來,愛來不來”,但最終改成“未來已來,歡迎你來”。但像劉怡等這樣處於行業前沿的人也許會說,“來與不來,未來都在這裡”。 

(責編:陳鍵、賴悅)

深度原創

特別策劃

    第二屆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戰“疫”內容科技大賽 首屆人民網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網內容科技創業創新長三角決賽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