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創投

直擊李開復:隻有這樣的人才不會被人工智能碾壓,也曾2000萬美元創業,但全軍覆沒

2017年04月28日09:53  來源:創業邦

  4月27日—29日,由長城會主辦的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創新工場CEO李開復在移動領袖峰會上發表了題為《人工智能時代的科學家創業》主題演講。

  犀利觀點如下

  1、創新固然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做有用的創新。

  2、一個僅僅追求做前人未做過的工作不考慮它有沒有用,而隻需要賺錢不希望冒科技風險,這兩個通常走不到一起。

  3、AI在這個階段是單領域大數據驅動的引擎,可以把它認為是一個黑核,可以進入各種領域。

  以下為李開復演講全文,由創業邦整理,未經本人確認

  霍金教授做了非常精彩的演講,我認為人類有像霍金教授這樣有遠見的科學家,幫助我們的頂尖天才和世界最重要的政治家來幫我們策劃一個更美好的未來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他提出的“超級智能”和“未來人工智能”碾壓人類和要避免這個狀況,我個人認為並不是一個可根據今天科學推測出的必然結果。

  當然非必然事件不代表我們不要關注它,還是要有聰明的人來想它,但我認為人工智能應該關注四件核心事件:

  第一,人工智能將創造巨大財富,讓人類第一次有機會脫離貧困。

  第二,我們要擔心今天手中擁有巨大人工智能力量和數據的公司,他們用數據來作惡。

  第三,看到人工智能將要取代50%人的工作(在未來10—15年之間),這些人怎麼辦,還有更重要的是教育怎麼辦。

  第四,科學家尤其是人工智能科學家有什麼使命有什麼機會,是不是都要出來創業還是跟著霍金一起去尋找人類的未來。

  科學家與創業者有著本質的不同

  自己是一個科學家創業,很早的時候做了人工智能,從SGA公司做一個內部創業。當時我們做的是,能不能讓每一個網頁充滿了3D的東西,比如3D的游戲、動畫等讓網頁做得更精彩,讓人們瀏覽的不是網頁而是一個一個房間,一定程度上和今天的VR非常相似,這次創業非常失敗,2000萬美元的投入,100個員工,幾乎全軍覆沒。從這個失敗裡我得到了一些教訓

  曾在MIT演講時,我留下一句話——“創新固然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做有用的創新”。

  科學家們往往會被自己的研究、自己酷的東西所打動,也認為他所看到的酷的東西是全世界人類所需要的,但是事實可能並不是這樣。我們想的是3D有多酷,但沒有想到3D硬件是否准備好,用戶對3D世界有什麼需求,為什麼VC投資我們,怎麼把創業做成有賺錢、有經濟價值的創業,我基本錯過了所有創業者應該走的路。

  本質上,科學家和創業者有非常大的不同,科學家追求的科研突破,創業者追求的是商業回報,科學家講究嚴謹,科學家講究速度,科學家要慢工出細活,而創業者要快速迭代,這六件事情往往是背道而馳的。

  而這6件事情中最重要的一件,是我讀博士、做教授過程中,深深體會到在科研領域裡每次問的第一個問題是什麼,這件事情別人是否做過,是不是全新的,如果有人做過一定要看別人,看自己有沒有增加的價值,增加的價值不如突破的價值大,所以每個科學家不斷要求創新,所起創新是做前人所未做過的工作,這句話代表了科學、追求科學精神的一種含義。

  但是一個創業者,或者一個VC,他更重視的是什麼?怎麼樣打造產品,怎麼樣產生商業價值。甚至在VC今天投資過程中,想想我們投的每一個團隊冒了人才的風險、商業的風險、競爭的風險、執行的風險,我們非常不要再冒科技風險了,所以我們更寧願看一個團隊說:這個技術已經被証明了,隻要把它應用在場景裡就行。

  一個僅僅追求做前人未做過的工作不考慮它有沒有用,而隻需要賺錢不希望冒科技風險,這兩個通常走不到一起。而且走到了一起,科學家因為成年累月、在這樣的文化和基因之下發展,可能會把公司帶到一個不那麼務實、或者不那麼快速迭代,或者不追求做過,或者不專注。

  科學家很聰明,每個人有好多點子,一個創業公司每天出個點子公司會死掉,因為什麼都做。所以精益創業之父STEVE BLANK幫助科學家創業,總結是首先,科學家必須要小心,因為題目往往是冷僻的,沒有多大市場﹔第二,選題跟風口有很大差異﹔第三,科學家不太願意承認自己很可能不具備把技術霜葉轉換成價值的洞察力和執行力。每個想創業的科學家都一定要真誠的問自己會否面對這些問題,我想你面對大家的時候希望保持自信,但是你自己應該知道,對你來說是不是一個問題。

  當然今天的科學家創業是有史以來最好的時機,可以看到除了今天談的人工智能之外,在區塊鏈、生命科學、高能電視、細胞擴增、基因編程,幾乎每個領域都是創業的機會。

  我沒有打壓科學家參與創業的意思,只是參加創業的時候一定要想清楚,過去那麼多科學家包括自己碰到的死穴怎麼去避免,有成功的案例我的朋友李博士創造了有價值的公司,國內也會看到很多類似的公司。但看到更多的是教授恪守他的崗位,美國谷歌就是典型例子,斯坦福和谷歌兩個創始人的教授,沒有參與,但技術授權有3.4億美金,這是一個模式。

  AI科學家+企業是創業的黃金搭配

  為什麼AI需要AI科學家?每一個時代的科學公司都有做這樣的創業﹔

  互聯網時代注定是被海龜創業,因為海龜在國外看到了互聯網的崛起帶到中國。移動互聯網應用方面注定是產品經理的創業,因為這個時代我們需要快速迭代產品,因此使那些既懂技術又懂用戶和市場的人成為時代的弄潮兒。

  人工智能時代,最核心的、最需要的一定是AI科學家

  因為今天AI技術還沒有進入主流,AI平台還沒有產生,因此AI應用還不能井噴,隻有少數手中掌握著如何把AI應用起來的科學家能夠創業。

  但所有科學家的特點:追求創新、寫論文、不太知道市場

  大部分科學家創業,在中國都是在做人臉識別,做計算機識別,這一定程度上看到我們的科學家是缺乏想象力的,人工智能有那麼多的應用,人臉識別絕對不是最好的一個,科學家需要像李飛飛、吳恩達這樣的人搭配,才能碰撞出真正的超級獨角獸的AI構思。

  AI本身不是一個消費者的應用,當然BAT非常幸運的應用在消費者,所以做出來的AI還是給企業應用,企業金融、醫療等有數據,科學家提供方案,在他的公司需要企業銷售,需要懂AI的解決方案,這才是一個黃金搭配來解決AI創業。

  未來AI比你更懂自己

  AI最大突破是七年前深度學習,未來的AI肯定比你更知道你今天晚上想吃什麼,知道你去哪裡度假,甚至知道未婚的你可能喜歡什麼樣的配偶。這就是一個先知的、對未來能夠做非常強大預測的AI。AI在這個階段是單領域大數據驅動的引擎,可以把它認為是一個黑核,可以進入各種領域。

  AI擴張一定會經過下面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把已有的大數據用起來,BAT、今日頭條、快手、滴滴、美團、金融領域、醫療等都在用。

  第二個階段是把沒有的數據收集起來,用各種攝像頭把人臉收集起來,收集了500億張人臉,所以隨時識別300萬張人臉,這不是一個人類的功能,而是超人類的功能。

  第三個是無人駕駛的機器人時代的來臨,從工業走向商業走向家機器人。

  所以人工智能時代對經濟有巨大改變,50%下崗人該怎麼辦,未來教育該怎麼辦都是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

  但現在人工智能還不能做的,包括藝術、人類學、管理者、決策者,更包括最大的發明家。以及人的愛不能被代替

  四條路參與AI創業

  科學家參與創業需要走著四條路。

  首先是自己擼起袖子干,像愛迪生一樣。其次是找個商業合伙人一起干。第三是把技術授權出去。第四是通過開源等方式,不斷利用科學加快創新發展。

  作為社會,必須做很多事情讓教授既能得到利益,也能得到名聲,還能夠做有趣的創業。在報酬方面,讓整個研究界提高科學家的報酬。在聲譽和大獎方面,比如圖靈獎和科學獎都是很好的支持。資源方面應該給更多的數據,不僅讓BAT有最大的數據,教授也有最大的數據。

  所以結論是,科學家苦逼但非常重要,我們應該以珍惜國寶的態度支持頂尖的科學家。

    推薦閱讀:

    ·披露年報“爽約”,這些新三板企業出了什麼問題?

    ·一周投融資速遞:共享充電寶成為新一輪的投資風口

    ·這個34歲的獨角獸少帥:2年融資7億刀,征服60萬商超

 

掃碼關注“人民創投”公眾號

(責編:陳鍵、賴悅)

深度原創

特別策劃

    第二屆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戰“疫”內容科技大賽 首屆人民網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網內容科技創業創新長三角決賽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