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創投

別拿“老干媽”不上市說事兒

別拿“老干媽”不上市說事兒

2017年02月20日08:38  來源: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老干媽’不上市,主要還是源於企業自身的原因。企業要不要上市、該不該上市,完全應當從企業自身需要出發。”

  近日,“老干媽”創始人陶華碧成為熱點人物。在辛苦創業20年后,陶華碧已經悄然退出,不再持有公司任何股份。

  據媒體報道,陶華碧一直恪守自己的“四不”要求,即“不偷稅、不貸款、不欠錢、不上市”,並將各路說客擋在門外。她認為:“上市、融資這些東西我一概不懂,我隻知道一上市,就可能傾家蕩產。上市那是欺騙人家的錢,所以我堅決不上市。”

  陶華碧的這番話,讓那些反對上市的人有了更充分的証據、更足的底氣。尤其面對資本市場各種不規范行為泛濫、IPO堰塞湖現象嚴重、套現者眾多,反對者的腰杆更硬了。

  只是,不上市是否就真的能夠發展得更好,真的可以不受到資本和市場的沖擊,就一定不會傾家蕩產嗎?毫無疑問,這是一個需要仔細分析和思考的問題。對“老干媽”來說,選擇不上市,或許是一種較好的選擇,但不代表其他企業不上市,也是較好的選擇。問題的關鍵在於,企業經營者對待企業、市場、消費者的態度。如果“老干媽”能夠一直把消費者當上帝,把消費者利益放在首位,上不上市,對企業都不會有任何影響。反之,上市與否,企業都會出現問題。

  事實上,上市並非洪水猛獸,很多企業通過上市,都發展得更好、更規范、更有秩序了,也為資本市場增添了活力,為經濟發展增加了動力。至於資本市場出現的問題,更多情況下是制度本身存在問題,而與企業是否上市無關。如果把資本市場出現的問題與企業是否願意上市聯系起來,實質是低估了企業自身的力量、自身的實力。

  我們並不否認,目前資本市場確實存在很多不規范行為,如圈錢、套現、炒作、做假、野蠻收購等,但是,決不能因此否認資本市場對中國經濟、企業發展的作用,否認資本市場對金融改革的影響。如果沒有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沒有資本市場提供直接融資,中國的信用結構就會存在嚴重問題,金融改革也難以向前推進。尤其在金融業還處於高度壟斷的情況下,企業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會更加嚴重。

  其實,“老干媽”不上市,主要還是源於企業自身的原因,源於陶華碧能夠堅持消費者至上的辦企理念,且沒有像有的企業那樣盲目擴張,保持了企業的穩步發展,從而有比較充裕的資金資源維持企業的穩定。如果企業一直資金緊張、融資困難,相信企業也會考慮上市的,是會通過資本市場融資的。同時,陶華碧作為傳統企業的老板,也沒有過多地考慮資本問題、融資問題,沒有擔心資金周轉不靈。在這樣的情況下,“老干媽”不上市,就沒有多少代表性。即便是華為,也不能成為企業不上市、反對企業上市的理由。企業要不要上市、該不該上市,完全應當從企業自身出發,從企業的需要出發,而不是別人要不要你上市。

  “老干媽”不上市的真正啟迪,還在於對資本市場問題的認識。正是因為資本市場還存在比較多的問題,才使得“老干媽”、華為等不上市成為熱議的話題,成為不贊成上市者手中的砝碼。

  希望出現的結果是,管理層能夠從“老干媽”等不上市中受到啟發,那就是加大對資本市場秩序的整治與規范,加大對上市企業和投資者行為的約束與限制,特別是野蠻收購行為,應當堅決予以制止,避免對資本市場造成混亂,避免給投資者帶來傷害。一旦資本市場秩序規范了,市場環境改善了,上市就會成為企業發展的加油站,成為企業能量的補充點,就能更好地促進經濟發展和企業運行。所以,對“老干媽”不上市的問題,必須冷靜分析、客觀對待,不要拿它說事,它不具有普遍性,更不具有普遍價值。在發達國家,也是有的企業願意上市,有的不願意上市,有的上市后做得更好,有的上市后不佳。從總體上講,上市后做得更好的要遠多於做得不好的。

掃碼加“人民創投”公眾號

(責編:黃盛、賴悅)

深度原創

特別策劃

    第二屆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戰“疫”內容科技大賽 首屆人民網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網內容科技創業創新長三角決賽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