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創投

張璐:28歲打入硅谷創投圈(創投故事)

葉健

2017年01月20日09:02  來源:經濟參考報

  一個人大學畢業6年,可以做多少事?1989年出生的張璐,21歲大學畢業,隨即赴斯坦福讀研,24歲時賣掉了公司,並受邀成為投資人。26歲時,二度創業,成立硅谷NewGen,在硅谷投身風險投資。2017年伊始,28歲的她入選福布斯雜志美國“30歲以下30位俊杰榜單”,同時成為首位當選行業主題人物的中國青年投資人。如此的人生背后,究竟有著怎樣的故事?

  沒有捷徑可言的創業

  不可否認,張璐是學霸,天津大學畢業后,她考入了斯坦福,受教於工學院院長。不為人知的是,自踏上北美大陸后,張璐就幾乎沒有舒坦地度過一天。赴美6年,她連著名的黃石公園都未曾去過,更犧牲了大部分睡眠、社交和吃飯的時間。

  這種勤奮,從她的時間安排上可見一斑。記者越洋採訪張璐時,已經是美西時間22點,但這才是張璐下半場工作的開始,工作到凌晨一兩點是常事。“現在的生活,已經比創業時舒緩很多了,那時忙起來,有時晚上8點才吃第一頓飯。”

  如果隻有勤奮,或許難以持久。

  在張璐的回憶裡,她創業的過程是充實而興奮的。她的創業項目是將自己的專利成果商業化。對於從未涉獵過商業的張璐,走出實驗室后,每向前一步都充滿艱難。如何拓展渠道、如何獲得投資、如何尋找合作方,一切都是嶄新的挑戰。在白人主導的美國社會,一個初來乍到的年輕亞裔女性,難度可想而知。

  靠著勤奮和熱情,張璐卻將這些不可能一一轉化為可能。

  不過,如果沒有足夠好的運氣,她估計還要花更長的時間。對此,張璐也充滿感恩。

  比如,沒有斯坦福的包容和導師的支持,她很難在讀書期間就擱下導師的科研工作,得以全身心去創業。比如,幾乎在她賣掉創業公司的同時,一位掌管著10億美元的投資人就找上門,邀請當時才24歲的她加盟作為投資合伙人。即使對於很多尚算成功的創業者而言,這些也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在后來的投資生涯中,一位年過八旬的硅谷資深投資人更與張璐結下忘年交,成為她的投資導師。也正是基於這位導師的提名,促成了她入選福布斯榜單。

  憑何硅谷破局

  2017年1月初,中國一位投資人公開表示,他不投女性創業者團隊,一時嘩然。之后幾天裡,不少朋友轉發給張璐這條新聞,她看了十分驚訝,“在美國,幾乎誰也不敢公開這樣說”。

  對於成見,張璐早已經安之若素,甚至抱有基於理性的寬容,“大家都會有成見,成見雖然無法阻攔我,但也無法被說服,隻能被事實証明是錯的。”

  那麼,張璐究竟是如何克服這些成見的呢?

  說來湊巧,因為天津大學在斯坦福的校友非常少,所以現實逼著張璐剛到學校時隻能多和美國人交流。接觸美國人越多,她越發敏銳察覺到了兩種文化的差異,“美國人是典型的人事分離,生意歸生意,朋友歸朋友,你隻有尊重規則、尊重承諾,別人才會慢慢信任你。”

  所以,無論在創業中還是投資中,張璐都言出必行,好習慣為她積累了好口碑。“美國人找人合作,一定要有信任基礎,他們會非常注意你的口碑。”

  來自內蒙古的張璐,自言有著西北姑娘的直接和爽朗,不太懂得拐彎抹角。“這種有棱有角的性格在中國未必是優點,但在美國卻十分有益。”

  后來,張璐還意外發現,“直接”甚至是硅谷保持高效的原因之一。“硅谷的風格就是直接,不要那些拐彎抹角的客套,辦事效率才能最高。”

  直接的辦事風格,讓硅谷和硅谷中的人,都有一股天然去雕飾的質朴感。行走在硅谷,或許一棟不起眼的房子裡,就是一家頂級互聯網公司的全球總部。

  突破了文化上的差異,贏得了美國人的信任,如今,對於身邊想進入中國市場的美國企業,又或計劃進入美國的中國資本,張璐已然成為他們咨詢的首選對象。

  回顧這些經歷,張璐頗有感觸,“雖然中美文化差異很大,但還是有很多共同的價值觀。”

  用投資預演未來

  張璐赴美6年多,似乎是兩年一變化。頭兩年在校創業,中間兩年在投資基金工作,后兩年創立風險投資。

  如果她從創業轉向投資,是因為有伯樂慧眼識珠,那后來又是如何轉做風投的呢?

  其實還是性格使然。“當時我在那家基金主要負責投資中后期工作,看的多是財務數字,雖然這段經歷讓我明白了基金的運行模式,但我的技術背景和優勢卻不能體現。”

  對於注重價值的人來說,其實並沒有所謂的好工作,關鍵是看是否在做自己擅長的事,並將其做到極致。由此,張璐決定調轉船頭,從事更能發揮自己優勢的早期風險投資。

  隨著經驗的積累,張璐慢慢摸索出了屬於自己的套路。剛開始,張璐認為自己的優勢在於技術,因此對於當時熱門的游戲、社交和O2O一概不投,隻聚焦於技術投資。漸漸地,張璐和團隊明確了當前四大投資領域,即智能工業、網絡加速和網絡安全、人工智能,以及健康醫療。

  截至目前,張璐團隊已經投了約40個項目,其中不乏明星項目。例如Chatsports,這家僅有17人的創業團隊,通過人工智能算法分發體育視頻和直播,目前月活躍用戶已超1050萬人。此外,讓張璐印象深刻的項目還包括一家迷你衛星可回收火箭發射企業、一家單細胞癌症監測企業和一家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公司。這些企業中,有些已經獲得了諸如強生、微軟等巨頭或硅谷一線基金的后續投資。

  在硅谷做風險投資,張璐最大的感受就是興奮,“每天都有新鮮感,每天都在和最聰明的那群人交流,每天晚上睡覺時都覺得比早上起床時更聰明一點,這種感覺非常棒。”

  比起整日的腦力激蕩,更吸引張璐的是,通過風險投資,她可能間接地改變世界。“風險投資就是四兩撥千斤,在美國,風投以很小的投入卻驅動了超過20%的GDP。未來,面對人口老齡化、經濟增長放緩等系統性問題,隻有技術革命才可能大幅提高效率,抵銷經濟周期的影響。”

  在美國,風險投資人的平均年齡是46歲,相比之下,28歲的張璐還十分年輕。但也得益於年輕,她將見証和參與改變的未來,注定比很多同行要多得多。日后回過頭看,如今精彩的故事,或許只是另一段更加精彩故事的開始。

(責編:陳鍵、賴悅)

深度原創

特別策劃

    第二屆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戰“疫”內容科技大賽 首屆人民網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網內容科技創業創新長三角決賽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