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創投

嘻哈學車:機器人學車教練已經“上崗”

王海涵 王磊

2016年10月18日08:41  來源:中國青年報

  “‘嘻哈’是網絡熱詞,我的想法是讓大家‘嘻嘻哈哈’地學車,擁有輕鬆愉快的學車體驗,從而改變傳統駕培模式下那種學車難、學車‘受罪’的困境。”

  合肥雙創活動周期間,網上學車平台“嘻哈學車”的創始人張全雷更習慣像公司的普通業務員那般,守在安徽國際會展中心的一處展台,不厭其煩地向參觀者講解“電子教練”的產品性能和對於未來駕培市場的展望。

  作為安徽國華光電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網上學車平台“嘻哈學車”創始人,80后創業青年張全雷不久前又大膽地將公司產業鏈從“考試”延伸至“培訓”,公司研制開發出具有專利和商標的“學車電子教練”(工業機器人學車教練),受到駕校和學員的高度認可,甫一上市,便銷售上百台。現在,他所開發的“電子教練”在全國各地的駕校正式“上崗”。

  在有些同行眼裡,張全雷是傳統駕培市場的“攪局者”,新產品的顛覆性在一定程度上動搖了駕校與教練的利益,不過他卻認為,自己創業的邏輯起點是“順勢而為”,是響應國家對駕培市場的規范管理與改革,正因如此,創業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

  創業者必須順勢而為,才能有所作為

  1982年,張全雷出生在皖北農村,家境貧寒,在合肥工業大學上學時,為了擁有一台收音機,曾經跑到醫院去獻血。為了改變困境,他大學時就開始練攤,“小生意”做得順風順水,以至於在校期間就在合肥為自己買了一套房子。

  大學畢業,工商管理專業的張全雷進入安徽一家民營高科技企業從事銷售工作,后來做到區域銷售總監。7年走南闖北的銷售經歷讓他對交通工程以及駕駛員培訓系統“熟得不能再熟”。

  在這一前提下,他決定“單干”,在合肥高新區創業園注冊成立了安徽國華光電技術有限公司,成為園區首批入駐的青年創客。在園區管委會的支持下,公司依靠自主創新,獲得了大批智能交通領域知識產權,開發了完整的智能交通產品線,涵蓋駕考行業硬件產品、軟件產品及系統解決方案。

  “隻有在一個領域具備了足夠的積澱,才能出來創業。”他總結道,“在駕培領域,我比外人看得更遠,所以才能夠找准發力點。”

  盡管公司運營之初就取得了驕人的業績,但是張全雷還是鐵下心來要為公司謀劃一條轉型的新路。習慣於鑽研行業、產業政策異常敏感的張全雷已經嗅到了巨大的商機——“網學車”時代即將到來!為此,他提出著力打造學車網絡平台。不過此時,他遇到了公司內部的阻力。“當年一起創業的小伙伴們並不認同我的想法,認為這個項目看不清未來,有些股東也不贊成在新項目上過多地投入”。

  “事實証明,一個公司必須要集中意見,這是企業發展的關鍵。”為此,張全雷經歷了痛苦的公司股權改制過程。經過這輪改制,團隊的凝聚力、執行力進一步提升。

  嘻哈學車App正式上線,可實現在線報名、在線支付等功能。學員能就近找到最近、最合適的教練,可以隨時隨地練車。使用“嘻哈學車” App的學員,可一人一車享受專車接送,實行計時收費。

  2015年12月,國務院出台88號文件,正式提出考生可以實行自主報考,改變過去完全由駕駛培訓機構包辦報考的做法。建立統一的考試預約服務平台,考生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報考,並且可以實行網上支付。

  這一政策的出台有利地佐証了張全雷的預判,但“嘻哈學車”也經歷了殘酷的市場競爭,經過新一輪市場洗牌最終存活下來。目前嘻哈學車已經覆蓋全國100多個城市,用戶突破100萬人,並為10多萬名教練提供了軟件裝機。

  學車可以變得自由了,但是學車如何變得高效、愉快、輕鬆呢?什麼時候,學員不再挨教練罵、徹底杜絕教練吃拿卡要的現象呢?這是張全雷最想解決的行業“痛點”。

  與其說是攪局者,不如說是建設者

  就在此時,張全雷再度收到了一條重大“利好消息”。

  公安部對全國的駕駛人考試管理工作進行了規范,規定培訓車輛每車限額6人,超出6人將無法受理新學員,旨在保証學員的培訓權利,提升培訓質量。規范管理之后,駕校將普遍面臨教練不足、增加工資的成本問題。

  張全雷決定再度“順勢而為”,帶領團隊開發出一款針對科目二考試的學車機器人,以替代教練的工作。“‘學車電子教練’使用人工智能進行標准化教學,可以百分之百替代人工教練。學員隻需到駕校報名,學習電子教練的使用就可以了”。學員使用電子教練進行訓練時,操作的過程都能被系統感知,電子教練會實時作出提示,指導學員實時調整、修正方向盤和坐姿,這比真人教練更精准、更專業。

  學員將車開到哪兒,在駕校的3D電子地圖裡都一目了然。一旦時速超過30公裡,系統就會採取連續剎車功能,將車緩慢停下,當面對障礙物時則會採取緊急剎車確保安全,其人性化和靈敏程度更勝傳統駕駛中的“副剎”,更貼近實際的駕駛生活。

  據介紹,在“嘻哈學車”手機App端,學員不用拘泥在同一所駕校進行訓練,可以在不同的駕校訓練場地“自由轉換”。“學員練車記錄可以反饋到App的教練端,教練可以隨時觀察到學員學車的進度,駕校也能隨時掌握學員的動態。”張全雷說,“學車電子教練”打通了駕校之間的“圍牆”,更是大大方便了學員。

  “對一個創業者來說,必須不斷擴大自己的朋友圈,整合資源才能立於不不敗之地。”在他看來,合肥高新創業園為青年創客提供了交流合作的平台。

  因為一場路演的相識,今年9月,張全雷與一家企業合作,著手將虹膜識別技術應用於駕考駕培領域,消除了傳統模式下指紋識別和身份証識別的弊端,可以杜絕“替考”等作弊現象。下一步,他還准備和一家從事語音交互技術的公司合作,讓電子教練的語音變得“柔和美妙”。

  “我們所做的一切,並不是為了砸教練的飯碗,根本目的是為了讓他們提供更高質量的教學服務。”據他介紹,不少駕校都願意接受“學車電子教練”。因為,一直以來培養優秀教練員成本太高,現在駕校用教練員4個月的工資就可以買一台電子教練設備,還能夠使用很多年,大大節約了成本。從現實來看,電子教練目前適用於科目二考試,對於教練來說,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在科目三教學上,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在張全雷看來,順應國家改革的趨勢,打破駕考和駕培之間的壁壘,追求駕培流程化、統一化的理念,企業既滿足了經濟價值,也實現了社會價值,解決很多行業內的實際問題,更讓他有了創新的動力。“所以,與其說我們是攪局者,不如說我們是建設者。我們隻在熟悉的領域做自己擅長的事情”。

(責編:陳鍵、賴悅)

深度原創

特別策劃

    第二屆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戰“疫”內容科技大賽 首屆人民網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網內容科技創業創新長三角決賽
二維碼